龚自珍是清末道光年间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近代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巨大的思想勇气,继承了古代的传统思想,又以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手法,揭示封建主义的腐败黑暗,呼吁社会的改革更法,宣传了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掀开了近代思想史新的一页。本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龚自珍的哲学、政治、历史、经济、伦理和言语学思想,评论了龚自珍的诗、词、散文创作,充分肯定了龚自珍在中国古代、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指出龚自珍的思想和创作对近代社会的重大影响。本书凝聚了作者对龚自珍多年研究的心得,反映了国内龚自珍研究的现有水平。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右王学的重要代表。本书是研究他生平、思想的专著,打破了以往就概念范畴进行分析的单面的哲学方法,结合罗念庵个人的特点,回到历史世界,把握其思想与生活际遇、时代背景之间的互动。在义理分析上,以体知、工夫为脉络把握念庵之学的活的精神。 笔者将念庵之学置于相关的生活一历史脉络和工夫一体知脉络中加以把握,这样的脉络、语境(context)正是哲学研究所容易缺失的层面。因此,在篇章结构上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罗念庵的生活一历史世界中勾勒其思想之演变、心灵之变动,其理论学说在实际生活中的落实,及其对历史事件、时代问题的回应;下篇则从工夫一体知的角度分析其言说与其工夫进境所具有的“切己”关联和逐步推进,进而本体一工夫一境界相互推进,走出了一条致良知的渐修进路。同时
这本书包含了五篇演讲稿,编排上比较完整,篇是《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第2篇是《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第3篇是数理读经,第4篇讲英文读经,第5篇讲成人读经。书名用第二篇演讲稿的名字“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作者从胎教讲起,那意思就是,早期接受(婴儿与小童)是储存灌输涵养型的,要避免理解型的,不要要求他懂,避免以大人的接受过程进行儿童教育。这就是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幼儿、少儿期,反复阅读一个东西,就打下深深的烙印,那么反复阅读什么呢?作者认为应该读经典,即“经”,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在此原理指导下,还讨论了数理读经、英文读经、成人读经,可谓作了全盘规划。
《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分两篇共十章,前三章为概论篇,主要介绍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实施程序、经典理论及两者的关系,高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基本现状和难点,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后七章为模式篇,也是本书的主体内容,重点探讨高校“七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全面的教学质量标准、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全要素的教学质量管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及全面的教学管理方法。亦即用“七全”这条红线,将散落的珠子(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的方方面面问题)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别名“津门”、“津沽”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民国,可以说是千年津门的鼎盛时期。清王朝覆灭的那段动荡岁月,满清遗老、民国名人、北洋军阀或企业家纷纷来此避难,天津成了20世纪初中国各方贵族的失乐园。当时的天津,城市范围沿着海河两岸急速扩展,高楼林立。数百家外银行和金融保险机构遍布大法国路和维多利亚大道(今解放北路,解放南路),让这里享有“东方华尔街”的美誉,亚洲第港天津港码头,货船汽笛声声,一派繁忙景象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人口超过百万,一度跃居远东第二大城市。 民国给天津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便是独具异国风情的街区和建筑这座东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曾有英、法、美、德、日、意、俄、奥、
本书作者提出人总是从人出发去认识世界的,构成人的本质的实践性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因此,由实践分化活动所形成的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矛盾关系,才是哲学世界观理论所要认识和说明的基本内容;而构成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关系之本质内容的主观与客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就成为哲学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从这种基本理解出发,作者认为哲学理论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人本学的发展,表现了人类对自身主体性质由直观认识阶段到反思认识阶段再到自觉认识阶段的三种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即“存在论”、“意识论”和“人本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实践观点,意味着人类从此掌握了用以观察世界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对存在观点、意识观点、人本观点的否定,又是它们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和提
最近几十年,互联网逐步成为时代的标志和特征,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的交往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随着网络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网络这个无国界的空间是否真的没有边界?网络空间是否应该被规范,应该如何规范?很显然,网络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扩张已经使人们付出了代价,引起极其复杂的伦理难题——网络中的言论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的隐私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本书旨在揭示这些伦理困境的复杂性及与个人生活的休戚相关性,激发读者思考有关互联网管理方面的话题。
本书涉及民国教授二十名人,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堪称民国教授的一个缩影。作者试图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再回首,民国教授的陈年往事原来竟如此鲜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