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闪耀:解读中国古代十大诗人》节选了文质兼美、通俗易懂的人物散文,将十大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特点娓娓道来,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背后的故事;收录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篇,并配以权威到位的点评,以帮助读者解读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又精选每位诗人的作品,以扩充读者的阅读面,增强读者的诗歌解读能力。总之,我们以文学的笔触描写诗人,以诗学的眼光解读诗歌,以美的素养培养一颗颗爱诗之心。 拥有这本书,你将轻松走进十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与诗歌共舞,你会不由地放慢自己的脚步,观照内心,关注外物,还自己一个鸟语花香、风云自来的悠然世界。
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1949-1958年的日记。郑振铎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作家,本书收入了他解放后的绝大部分日记,共分为五个部分。前三部分是郑先生出国访问的全过程记录;后两部分是他生命的最后两年的日记,包括出国访问及在出差的全过程记录。这些日记属首次出版,内容极为丰富和生动,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可视为新中国最初十年的重要文化史料。
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梁启超),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郭沫若),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国文学宝
穆旦生于1918年农历二月甘四日,卒于1977年(终年59岁)。生于天津,原籍浙江宁海,原名查良铮,另有“梁真”等笔名。1929年9月(12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并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5年(18岁)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长途跋涉到长沙,又随校远赴云南昆明,进入西南联大。1940年(23岁)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当时,在昆明云集着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闻一多、朱自清、冰心、冯至、卞之琳等,而穆旦与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王佐良等青年诗人则跟着当时在联大教书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逊,读艾略特,读奥登……开始找到了“当代的敏感”与现实的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被自己人称为“昆明的现代派”的诗歌小团体。1942年2月(25岁),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5月到9月,亲历了与曰军的
李渔(1611-1680),中国清初杰出的喜剧作家,同时也是戏曲理论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园林艺术家、日常生活美学家、编辑家、出版家、养生家和史论家……可谓名副其实的艺术多面手和学术杂家;一生穷愁却风流倜傥,卖赋糊口,奋斗拼搏,著作等身,誉满青史,其《笠翁十种曲》和《闲情偶寄》等自问世以来数百年,至今不衰;自17世纪起他的作品即传到日本,并流布英美各国,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名人。本书作者广泛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文字畅达文雅,真实地记述了李渔坎坷而光辉的生命历程。
落日的余晖将港岛维多利亚湾的海面照得通红,东边的大半个月亮也悄然挂在了天上,一叶小舟荡在平静的海上。真是天地交泰,日月同辉。若不是那随处可见的太阳旗,这是一幅何等祥和、静谧而又美妙的渔家乐图啊。 年轻的艇户女缓缓地摇着船橹,那船似走动,又似不动,只有一湾涟漪尾随小船在轻轻地荡着。船女身边依偎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船上载着七位比丘尼,一色地着灰色的僧袍,面色庄严、凝重。其中年纪较大的一位,往海里一把把地撒着比黄豆略大些的丸粒。灰白色的丸粒落在海水里面,如同一朵朵莲花在水中盛开,慢慢飘散开来,缓缓向下降落着。只见一条条黑色的鱼影似箭镞般,准确地射向一颗颗丸粒,然后迅速地消逝在海水深处。老尼向着虚空中喃喃说道,圣因啊,你果然与水族有缘,瞧,它们来亲近你了。大海孕育了生命,现在
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体系而又自成体系。丛书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可百方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作者将本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
《秋水长天—王勃传》是一部洋溢着热情和才华的传记作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结构方式,将《新唐书 王勃传》中数百字的简短记载,演绎成了洋洋洒洒十数万字的详细史传。这部传记采用独树一帜的双重视角,使作者得以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以当代视角切入,使王勃的人格塑造和胸怀刻画,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性质,让今天的读者看到了一个能够与他们生命相关,情意相通,具有精神感应的王勃。
1987年,已过古稀之年的阿瑟·米勒出版传记,对自己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尤其回顾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他终身都持批判现实的左翼政治立场;五十年代,他与麦卡锡主义斗争,最后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在他的领导下,国际笔会从与世无争的文学俱乐部变成一股推进世界言论自由的重要力量;等等。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米勒穿插记录了自己戏剧生涯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亦有失败,并生动描绘了戏剧界、电影界、政治圈中的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田纳西·威廉斯、伊利亚·卡赞、李·斯特拉斯伯格、约翰·休斯顿、克拉克·盖博、劳伦斯·奥利弗、约翰·肯尼迪等。当然,还有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米勒在传记里首次大篇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