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专享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
拉尔夫 瓦尔多 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超验主义哲学家,是确立美国精神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美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影响了梭罗、惠特曼、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还启发了尼采、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伍尔夫和博尔赫斯,他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他去世140年之后仍然影响着我们。 理查德森利用爱默生未发表的个人日记、信件和讲稿,完整呈现了这位伟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的阅读、他的习惯与他的个性,描绘出了爱默生作为伟大作家与普通人的真实肖像,以及他隐秘的孤独与爱恨。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优选的一部,主要描写了明清易代之际秦淮名妓柳如是的跌宕一生。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本书每一章节都是陈寅恪先生探究史料、核定确切后的详细讲解,客观详实地记录了柳如是的生平及作品,以及明末清初江浙一带与柳如是相关的文化名人的事迹及作品,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面貌,极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于之后的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优美的部份来。张爱玲一九五二年,张爱玲由沪到港,为生计所迫应征美新处翻译,与宋淇、宋邝文美夫妇结识,一见如故。起初几年,差不多每天见面,无话不谈,留下许多围绕写作、友谊、女人等的隽思妙语。一九五五年,张爱玲离港赴美,双方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鱼雁往返。今由宋以朗整理,三百多封书信选录、近三百条经典语录,不仅全面展示了张爱玲后期的创作心路历程、作品出版情况,更有鲜为人知的生活点滴。将近半个世纪惺惺相惜的友谊之书。那在艰难中始终音问不断、相知相扶的情谊,让人低回不已。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张爱玲。
《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是日本学者小谷野敦撰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人物传记。川端康成一直以来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坛的巨匠,凭借《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作品成为受到世界瞩目。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72年突然自杀身亡。本书作者通过对川端康成的大量日记、书信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反歌颂式传记的客观笔触,从跌宕起伏的童年经历、苦涩无奈的失恋故事到扑朔迷离的自杀之谜,全方位立体勾勒出日本文学人物传奇且充满争议的一生。通过真实再现川端康成人生轨迹的每一个细节,力图揭开这位日本文坛风云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颠覆长期以来广大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固化认知和定位,为展现出川端康成鲜为人知的双重面孔。
威廉 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是与中国非常有缘的英国批评家、诗人。他两度来到中国,分别受聘于西南联合大学(1937-1939)和北京大学(1947-1952)。日后中国*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顶*人物,举凡卞之琳、穆旦、袁可嘉、王佐良、许国璋、杨周翰、赵瑞蕻、杨苡、巫宁坤、许渊冲等,皆曾从他受教。 他在大学阶段撰写的《复义七型》被视为文学批评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改变了整个现代诗的历史,也开创了新批评派的 细读 批评范例,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该卷从追溯燕卜荪的祖先以及家庭出身开始,直到33岁的他于1939年 二战 爆发后离开中国途经美国回国结束。哈芬登通过燕卜荪的日记以及其他*一手资料,为读者披露了燕卜荪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思想轨迹,展示了一个国际主义的燕卜荪。
《丰子恺缘缘三部曲》是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徐玲芬创作的丰子恺生平传记三部曲,包括《缘缘堂主 丰子恺与桐乡》《门对孤山 丰子恺与杭州》和《日月楼中 丰子恺与上海》三种。三部曲从现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奖、散文家、翻译家丰子恺与桐乡、杭州和上海三地之间的不解之缘切入 桐乡是丰子恺的故乡,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上海则是他生活时间长的城市,并且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地和成就艺术梦想的地方。作品以全新的角度,以传记的形式,以散文的笔调,完整地展现丰子恺的生活轨迹与艺术探索之旅,带领读者走近大师,解读其不朽的艺术人生隐藏于三座城里的不同密码。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收录了聂绀弩在1954年至1957年几次运动中的部分检查交代材料。这些材料是作者错划 右派 问题得到改正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清理档案时发还的。原件由周健强女士收藏并提供,朱正整理成书。其中的《槛房杂记》已编入回忆文集《脚印》,其余首次见于本社出版的《聂绀弩全集》第十卷。为保持文献材料的真实性,尽量原文照录,错漏之处以〔〕更正或补全。作者删改之处照录,并以 编者注 简要说明。办案人员所加的横线保留,其他符号以 编者注 说明。
20世纪70年代,在哈佛求学的金介甫先生接触到了沈从文先生作品,他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专程来中国多次拜访沈从文。完成论文之后,他写成了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一书,金介甫由此成为在西方世界介绍、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学者之一。 金介甫写作此书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一些来自西方的独特资料,完整呈现了沈从文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传递出作者清晰的历史观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识:在对沈从文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又能放诸世界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大环境里,彰显出沈从文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英文版传到中国以后,经过萧乾、荒芜先生等人引荐,资历翻译家符家钦先生翻译了此书。其译文精准、流畅,又得沈从文先生笔墨趣味:所引材料详实,尽显原著面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中译本曾以《沈从文传》为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巨星,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 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第一”人物,在国家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结果发现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为此甚至不惜状告张汝舟,自己也饱受牢狱之苦。在封建礼教氛围日益深厚的南宋,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对李清照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来说尤其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名臣”。 翻开本书,领略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传奇一生。
杜甫尚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 王维早已名噪京华。 他是盛唐的浪漫与风雅,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然而, 从踌躇满志的多情少年, 到空灵淡远的世外闲客。 人生就是一场与命运的殊死相搏。 宦海的起伏,情谊的失落, 伤了人心, 却平添了诗境的禅意。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人间是清秋--王维传》由毕宝魁著。
本书记述了河北梆子大师王玉磬的艺术人生,作者为王玉磬弟子、优秀的河北梆子艺术家陈春。在本书中,作者用质朴深沉的笔调描写了她的恩师——老一辈艺术家王玉磬的从艺经历、师友往来、技艺切磋、教学轶事等内容,展现了老艺术家的独特风采和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本书情感真挚,语言平实,生动地描绘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和动人往事,表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对“王派”艺术成就和风格做了全面、精准的阐述,甚至一句唱腔、一个眼神、一个身段都有详细记录。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讲述了王玉磬的从艺经历以及师友往来等,许多内容都是首次发布,非常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河北梆子的执着与深情,颇具可读性。
《苏东坡传(精装纪念典藏版)/林语堂》 本书是一部传记,讲述了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从各个方面讲述了苏东坡的全部。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值得读者收藏。 《漫画苏东坡传》 你认识这样的苏东坡—— 北宋大文豪,以诗文闻名天下; 热爱美食的大吃货,东坡牌美食发明人; 一生仕途不顺,却始终乐观豁达。 你却不知道这样的苏东坡—— 宠爱弟弟的好大哥,兄弟相依为命; 书法造诣高深,是“宋四家”之一; 好友遍天下,日常最爱与朋友拌嘴、戏耍
《千古风流苏东坡》是一本人物传记,但它同通常的人物传记又有所不同,作者子金山并非按时间顺序介绍苏东坡的一生,而是通过诗词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刻画了苏东坡跌荡起伏的一生。《千古风流苏东坡》的文学色彩较浓,可读性很强。书中引用了苏东坡大量的诗词,在了解苏东坡的经历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到他的诗词。
叶锦添出生于香港,父亲爱好粤剧,他便常常跟随父亲进入演出后台,尝试用相机记录下演员候场时的神情和状态;哥哥从事摄影工作,他就跟着哥哥学习摄影;他也偏爱绘画,感受和琢磨着用笔触搭建起画中世界的妙趣。在父亲和兄长的浸润下,升入大学时,叶锦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摄影专业,希望可以用视觉语言传达自己的感知,建立由技艺走向美的连接。 大学时的叶锦添整日泡在图书馆中,几乎读遍了所有关于西方艺术的书籍,又为了沉浸式地学习、体悟西方文化而踏上了欧洲游学的旅程。而后,他又合作过众多知名导演,如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乌尔善等。 如今,他是时代很好的艺术大师,也是永远游走在探索与突破之路上的求学者,他一直对世界多样性保持开放、好奇,一直在融合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