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电视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观赏的媒体,因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刺激、兴奋和梦想;同时还能启迪人的心智,荡涤人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所以,无论是电影抑或是电视,都令许多年轻人对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迷恋到愿意把它们选作毕生的职业。其中导演专业尤为一些人情有独钟。 要想从事影视导演工作,首要的是必须学习有关影视导演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导演的各种操作技能与技巧。这方面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以及国外的影视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和研修;另一条是自学成才。以上两条途径都可以达到学习目的,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范例。前者如国外的科波拉、卢卡斯、邦达丘克等,国内的吴贻弓、谢飞、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
阿格里奇传奇的一生恰如她最喜欢的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一部作品的标题:童子与魔法。她像古典音乐界的巫师,拥有神秘而无与伦比的弹奏技巧,同时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从24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到1965年在肖邦大赛的评委席上拂袖而去,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维也纳,再到日内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阿格里奇的传奇经历和伟大成就。 天才只是永不泯灭的童心 ,波德莱尔的话仿佛是为阿格里奇而写,或许也道出了隐藏在所有艺术中最温暖的秘密。 玛塔尽了*的努力来毁掉她的艺术生涯,可是没有成功。 有的艺术家竭尽全力来雕刻他们的塑像、准备他们墓碑上的碑文,玛塔 阿格里奇跟他们正好相反,直到最后一口气,她也只有一个信条: 生活,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不是一个教条,更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她的自由,在这个
《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的主要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社会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动,随着社会的开明和文化的进步,步海派的后尘,一批艺术大师诞生了。他们都是在海派自由发挥而互为影响的艺术氛围中开始起步的,他们被称为海派的第三期画家,这显然是被扩大了、延续了的海派。严格地说,以传统的界定,他们并不属于海派的这个范围,但他们的创作模式和艺术思维却是无法脱离海派所给予的烙印,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窥视到海派的痕迹。 他们在继承了海派适者生存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比前人更具有理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共性依然是从传统中来,但更注重个体的发展。黄宾虹的抽象,齐白石的天真,潘天寿的霸悍,余绍宋的儒雅,沙孟海的厚重 这一切又构成了现代艺术的缤纷灿烂,他们对笔墨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把中国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