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家。 15次获格莱美奖,数十张专辑,马友友在专业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他的声望却远远超出了古典音乐的范畴。例如,2001年的一期《人物》杂志曾评选他为“当今50位最性感的男人”之一;2004年,另一份刊物甚至说得更出格,“假如你是一个外星人,肩负着把地球上魅力的男子带回家的任务,那么马友友在你那份短短的名单上将排在首位”。 本书向我们介绍了马友友的成长经历。
埃里克·萨帝一直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一些人崇拜这位法国作曲家,另一些人认为他不够严肃。他缺少古典音乐及其代表性作曲家所特有的那些深奥的庄严性。萨蒂公然嘲笑西方近二百年来的传统。他将宗教音乐与卡巴蒂音乐结合起来。一再激怒自己的追随者以及批评者——但,人们日益承认他是现代欧洲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
上海女孩朱俐正窘迫地处在诸多求爱男人的夹击之下,日本男生淳一出现了他来找回自己的鸽子。朱俐情急之下,借口鸽子尚在伤中,将淳一留了下来,以此来排遣自己心中的寂寞与无聊。
这是绘画衰落的时代。 还有没有人知道怎样画一幅人体素描?那些从小学而至研究生院毕业的莘莘学子常纳闷儿为什么自己苦修来的素描如此呆板、机械、幼稚、乏味;而同一张白纸、一枝黑炭条,为什么到了从达·芬奇到德加之类的大师手里,就能变成生气勃勃、可以转着看的三维线描?素描、油画的的传统是不是已经成为传说甚至是神话?那些铺天盖地的装置、行为等所谓“非架上”、“后现代”、“新媒体”、“先锋”、“前卫”的五花八门的流行艺术形态是否已经把传统艺术给“毙了”? 幸而还有像弗兰克·奥尔巴赫这样的大师。他既守旧又创新开拓。他连通古代、直指具体实在的现在、而又昭示未来。这是真的“新”。他再次告诉人们绘画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又使得绘画在其局限范围内自己。这就是罗伯特·奥尔巴赫这个了不起的画家的传
阿格里奇传奇的一生恰如她最喜欢的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一部作品的标题:童子与魔法。她像古典音乐界的巫师,拥有神秘而无与伦比的弹奏技巧,同时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从24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名,到1965年在肖邦大赛的评委席上拂袖而去,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维也纳,再到日内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阿格里奇的传奇经历和成就。“天才只是永不泯灭的童心”,波德莱尔的话仿佛是为阿格里奇而写,或许也道出了隐藏在所有艺术中最温暖的秘密。 “玛塔尽了的努力来毁掉她的艺术生涯,可是没有成功。” “有的艺术家竭尽全力来雕刻他们的塑像、准备他们墓碑上的碑文,玛塔·阿格里奇跟他们正好相反,直到最后一口气,她也只有一个信条:‘生活,自由自在地生活。’这不是一个教条,更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她的自由,在这个
内容提要及推荐语 当代泰斗级作曲家、极简音乐大师菲利普·格拉斯自传中译本首次正式出版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定义了20世纪后期古典音乐主导风格的菲利普·格拉斯,在年轻时却因其超前的乐风被古典乐界拒之门外,并饱受批评家的嘲弄和乐迷的冷眼,直至年近四十凭借《沙滩上的爱因斯坦》一炮而红,世界才开始跟上他的脚步。在这本自传中,格拉斯以冷静与幽默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如何打破东西方、古典和现代音乐的界限;如何一边开出租、做水管工,一边在众人的倒彩声中坚持音乐之路;以及如何游走于交响乐、歌剧和电影配乐等不同领域并大放异彩的音乐家生涯。
《大风堂余泽:张大千书札卅五通》收录张大千书札三十五通,收信人有谢稚柳、武侯、张目寒、徐伯郊、王汉翘、郎静山、山田喜美子和屏秋先生等。这批书信由谢定伟、任重和徐建华三位藏家收藏,系首次结集出版,对于了解、研究张大千生平和艺术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