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世界钢琴大师和他们的演奏技巧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 者 (美)雷金纳德·R.格里克著 出版时间 20200601 I S B N 9787514382624 定价 15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600 读者范围
叶永烈所著《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介绍 了动荡年代他尽其所能报效国家、恐慌时期他辗转流 离远走他国、思乡望乡故土难舍终未归根、慌乱恐惧 阴影难释客死异乡、翻开书页,了解这位天才音乐家 的传奇一生。
黄道周为明末大儒,以文章风节高天下,徐霞客称其“字画为馆阁,文章为国朝,人品为海宇,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黄道周论稿》首章梳理其生平与思想历程,探讨其研究意义;次章、三章探讨其于《孝经》、《周易》之研究与致用;四章、五章则分别探讨其讲学活动与文学思想、文学创作。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丹青有神:陈洪绶传》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丹青有神——陈洪绶。
本书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陈曦从稚子启蒙、得遇恩师,到磨励赛场并惊叹世界乐坛的传奇般的经历,这是母亲真实记录自己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此书的面世旨在让更多的小提琴学习者,特别是怀有演奏家梦想的琴童们客观的认识在收获成功的道路上所要历经的种种,将从一个侧面启迪和引导更多的学琴者希望里程的起步。聆听美仑美奂的现场演奏,回首长久以来被笼罩在"天才演奏家"光环下的陈曦的真实艺术心路,相信观众所收获的感触将远不止于此。 "我只是热爱小提琴,并把它当作终生的事业。"--陈曦如是说。陈曦自幼学习小提琴,显现出极好的音乐天赋。1995年考入中央院附小,师从、隋克强教授,1999年,成为林耀基教授的学生,进步神速。2000年,获得第八届维尼亚夫斯基青少年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五名,此后接连在国内外获奖。2001年与中国爱乐乐
埃里克·萨帝一直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一些人崇拜这位法国作曲家,另一些人认为他不够严肃。他缺少古典音乐及其代表性作曲家所特有的那些深奥的庄严性。萨蒂公然嘲笑西方近二百年来的传统。他将宗教音乐与卡巴蒂音乐结合起来。一再激怒自己的追随者以及批评者——但,人们日益承认他是现代欧洲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
这是一本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尤其是为喜爱柴科夫斯基作品的读者所写的书。内容丰富而充实,包括了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作品赏析、年谱、作品总目、还包括了对柴科夫斯基死因的探讨——那是一个相当使人震惊却长期被掩盖的悲剧惨案。“我相信,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当然,仅管那会是我早已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柴科夫斯基的预言已经变成事实。他的音乐丰富无比,把俄罗斯的艺术推向最辉煌璀璨的,也为人类艺术殿堂增添了永恒不朽的精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没有音乐是难以想像的,而没有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更难以想像。作者毛宇宽是资深音乐学者,翻译家,对俄罗斯音乐以及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更是了如指掌,研究深入。《俄罗斯音乐之魂》写得非常用心,可读性非常高,是一本既能增
一位一生都与小提琴做伴的艺术家,他不仅小提琴拉的出色,在教学方面还独有一套,教学始终创变求新,桃李满天下。本书以图文的方式,记叙了我国音乐家郑石生教授与他心爱的小提琴的故事。让我们打开本书,一边聆听音乐家的人生音乐,一边阅读他们的音乐人生吧!
明代苏州的吴门书画,尤其是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大的画派,也是艺术成就的画派之一。据徐沁《明画录》记载,明代全国画家800余人,苏州、常熟、昆山、太仓的书画家就有390余人,占据全国近一半之多。又据李维琨先生《存世中国明代绘画与吴门画派作品统计对照表》,中国古代存世画作5754件,其中吴门画派1893件,占32.9%。足见当时苏州书画艺术的发达了。晚明的董其昌最早提出了“吴门画派”之称并作了的诠释。他在题杜琼《南村别墅图册》的题跋中云:“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石田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在这里,董其昌明确提出了“吴门画派”的名称,认定沈周为肇始人,并上溯其师承渊源。后世诸多画史也从画派涵义上进一步论述了“吴门画派”,使此派共同的画学思想、师承关系、笔墨风格更趋清
弗朗茨·舒伯特生于维也纳——一个最富有音乐天赋的城市之一。当时的维也纳崇拜着贝多芬,热爱着罗西尼,欢呼着帕格尼尼。舒伯特在同样醉心于艺术的朋友们的帮助下,通过歌曲和舞曲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同时,他又希望通过更宏大的歌剧和交响曲来确立自己的成就。本书关注的正是:舒伯特是怎样在通俗与宏大这二者之间打到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