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扎。但他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他不时努力提醒自己要把头伸出水面,然后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着苍穹憧憬梦想。
《乔治 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 巴兰钦的传记。乔治 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1983)是20世纪杰出、具有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 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 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 ,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 20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舞蹈 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本教程共由四章构成。章是教学规范整理训练部分。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学校,训练方法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必须依据“学院派”的教学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整理,使具备大学教育的基本水平。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身体素质、基础能力、技巧技法的强化训练,是以后几个阶段训练的重要铺垫。第二章是过渡阶段即短句组合训练部分。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部分是在规范不早不晚训练基础上,重点解决连接环节问题。这部分训练将身法韵律融入发展的第三阶段铺垫。第三章是复合技术技巧训练部分。这一部分将高难度技术技巧以复合形式组合在一起,着重体现舞剧和舞蹈剧目中的各种形象和情感,使技术技巧动作在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表现风格技巧进行各种变形发展,更是强化技术动作的情感表现力。巧动作本身“身法韵律化”了,强化了
现代舞训练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材是以玛莎 格莱姆的训练体系为核心,内容是通过收缩与放松达到对人体的重心、脊椎等全方位训练的目的,为学生将来的表演与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全书由现代舞技术训练综述、基本概念、课堂基训练习三个部分构成。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舞蹈美育教程/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通用教材》是一本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师生或其他高校舞蹈专业师生使用的一本舞蹈美育专业教材。为了给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一本系统、科学、简明、实用的舞蹈美育教材,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几十种美学和美育教材以及大量科研成果,编写了这本《高师舞蹈美育教程》,以期对高师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王诗漪编著的《舞蹈形体训练基础》主要选择和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和身法训练,是为各大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提供的舞蹈课程中基本功训练部分的教材。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其舞蹈课程非专业性的同时而又要求学习内容严谨规范,并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需要具有传统特点和可变性,因而选取了以中国古典舞为主的训练方法,通过对专业中国古典舞训练素材的分析和筛选,通过地面练习,把杆练习,中间练习以及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韧带的柔韧性,掌握基本的直,绷,开的要领,克服身体的自然体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学习有关舞蹈的基本知识,术语,常用舞姿,培养节奏感和身段的协调性。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地面素质训练、把杆素质训练、中间素质训练、古典身韵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情绪情感的发汇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领先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舞蹈,孕育了原始文化。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的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对于以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家来说,他要借这一手段传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体现出自己在这一领域里的创造才能。如何编创充满诗情画意的舞蹈?如何用舞蹈形象表情达意?如何进行舞蹈的动作设计?《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将舞视为生命情调充足的表现,认为舞蹈创造了一个用虚幻力量构成的王国。《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通过对舞蹈律动、舞蹈设计、舞蹈语言、舞蹈交响的介绍,告诉我们这个王国是如何构造的,并且具体地阐述了舞蹈诗和舞剧的结构要素、结构形态,帮助读者体会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生命的情调。《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是《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的姊妹篇。《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给我们讲述了在审美情趣、外观特征、表现手法、舞姿动作上各具风格的民族、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舞系教育专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其宗旨是把身韵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首先是进行身韵理论的概述;解释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再根据舞蹈运动规律以及身韵的教材特点,对动律元素、主干动作、支干动作、保留短句和组合分别进行归类与分析。在每个章节中还留有思考题,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材注重图文并茂,遵循图跟文走的基本原则。对动作的规格要领主要以文字表述并配有插图补充说明,增强其形象性。教材中动作的表述尽量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在保留短句和组合部分还附有相应的伴奏曲谱。
《韵律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教学要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体会等内容。
《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具备以下专著的优长,同时具备其他专著不可复制的特性。,《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做人物个案式专题研究,符合并梳理出中国舞剧发展的忠实样貌和60年代至今每个十年的时代特色,比剧目选择随意性较大的教材,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第二,本书选择的这些舞剧,是选择了手的资料占有,像早期的舒巧舞剧,其文本结构本身已经是许多当代观众从未见到的新鲜材料,《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联系编导,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种资料,写作基础扎实,不同于泛泛而论的随感式主观写作。第三,本书将以严格的体例方式进行教材撰写,尤其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一门分析和编创舞剧的实效方法,使用了图表详细统计的做法,可参照性更强。
《中国舞蹈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旨在以北京市舞蹈行业为代表兼顾其他省市地区舞蹈行业,勾勒在国家相关文化及教育政策推动下的中国舞蹈创意产业年度发展现状与趋势,描述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及其实施绩效,详尽分析通过一级、二级数据采集所获取的中国舞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料,并借助国际通行的项目绩效评估模型评估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行性,为中国舞蹈创意产业的整体优化发展提供的决策依据和行业参考。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突出了舞蹈基础教育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化,注重了舞蹈基础教育内容中核心成分的提取,强调了专业性基础的严谨性和阶段性,更符合教学过程中螺旋式提升的规律。所以,《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既是中专六年制舞蹈专业的核心教材,双兼容了其他不同学制舞蹈专业教学中核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中专舞蹈教学通用的基础性教材。 中专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总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中国古典舞的民族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总的要求是围绕着“形、神、劲、律”进行的种种训练,这种要求必须贯穿在中专六年当中的每一个教学进程中。低、中、高三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的任务不同,它是教学中的横线;
《中国舞蹈发展史》由王克芬所著,《中国舞蹈发展史》系统介绍了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辉煌唐舞,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和金代,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全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是研习中国舞蹈专门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