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许多宝贵的舞蹈资料散落已存在历代文献中,为了研究传承我国古代的舞蹈文化,北京舞蹈学院彭松教授和冯碧华教授,梳理了大量古代文献史料,辑录整理了本书,并将其破译为拉班舞谱介绍出来,利于现代舞蹈工作者和国际舞蹈届对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利用。本书是一部宝贵的舞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舞蹈历史具有极其宝贵的价,特别是运用现代舞谱来记录整理,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艺术价。
"赵铁春,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出版《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美的启蒙》《舞蹈鉴赏》等著作。本选题是一本阐述中国民间舞田野工作方法的工具性书籍。选题由中国民族民间舞采风和田野作业、教材和教学、创作和研究的主要案例及调查逸事,共四个部分构成。"
本书包括佛教与音乐、乐舞壁画的虚实性、敦煌乐舞中的对称美学、几种特殊的伎乐形式、敦煌舞姿、敦煌遗书中的音乐文学、遗书中的舞谱等章节。
《舞蹈传说与典故》编选整理了从远古到当代关于舞蹈的丰富的典故和传说。还拿出篇幅编选整理国外关于舞蹈的丰富的典故和传说。是一部从典故及传说、神话的角度描绘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舞蹈历史、国外舞蹈的书籍。作品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性强,可读性强。
众所周知,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时期,也是形成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和纯粹时期。汉代乐舞绚丽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在以往的乐史著述中,汉代的音乐是个薄弱的环节,其本有的辉煌与叙述的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今人对于汉代乐舞的研究也主要局限在乐府、鼓吹乐、相和歌等为数不多的显课题上。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考古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汉代音乐文物随之出土,这些文物包括大量的乐器实物、乐舞壁画、乐舞画像石(砖)等等,这些真实的、宝贵的文物与文献记载的粗疏简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汉代乐舞文化不为人知的、令人惊诧的另一面,同时也为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手实物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舞蹈“身心一元”论》是一部有关舞蹈身体技能和如何与心理相契合的理论专著,共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部分舞蹈“身心一元”的论述,包括章舞蹈“身心一元”的基本说,第二章舞蹈“身心一元”的面对说,第三章舞蹈“身心一元”的构成说第四章舞蹈“身心一元”课程说;第二部分舞蹈人体“身心一元”的训练体系包括章详解“感受”系,第二章详解“气运”系,第三章“力运”系,第四章详解“神运”系;第三部分教学交流空间,包括第二类教学双方感悟交流,第三类学生学习感受话语录,等内容。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书稿一共四本,是对于丝绸之路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研究资料的分类集成。本论文集是其中的“歌舞卷”,书中以歌曲舞蹈为主题,搜集了几十年来与歌舞有关的乐器、乐谱、舞蹈、舞蹈音乐等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都在各大专业期刊上发表过。此论文集的出版有助于丝绸之路歌舞艺术遗产的开掘、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