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可面对一个简单的追问 徐悲鸿是谁? 恐怕脑海里的骏马已经脱缰而走,徒留一片空白。而在徐悲鸿的学生杨先让心中,徐悲鸿是永远也说不完的。 杨先让 1948 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在徐悲鸿生命*后的五年( 1948 1953)得到他的教导。在本书中,杨先让以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徐悲鸿的一生:从徐悲鸿年少时随父习文学艺,独闯上海滩、北京,留学欧洲八年,回国后献身美术事业,到徐悲鸿的美术创作理念、美术教育思想,丰富而曲折的情感经历 ,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与选择 学生记忆里老校长的音容笑貌,来自徐悲鸿亲友学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绘画作品与历史照片,展现了徐悲鸿在艺术家、丈夫、父亲、教师、校长等多重身份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人生选择,
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作者力求以史料为基础,注重考掘“时代与人”的关系,以客观审慎的笔墨和图文互证的方式,再现赵少昂的艺术人生。作者认为,“少小而立,昂扬向上”的执着精神,“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澄明艺境,“侍母至孝,勿忘国族”的回报之情,“竹同君子节,蝉与我心清”的高洁之心,是赵少昂值得关注的四个方面。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沃尔特 克兰不仅参与了十九世纪晚期的出版革命,而且还引导了插画书的黄金时代。克兰在从儿童书籍的简单黑白插图到画廊品质的艺术品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中很多手稿都是次发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一 书主要概述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的创作历程。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擅长工笔人物和风景。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有日本浮世绘三大家之称。书中收录了其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多幅知名画作。
风雨如晦的民国初期,岭南大地雄起了三位艺术大师: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他们高擎着改革创新的大纛,一扫当时中国画坛柔靡陈腐之陋习,任由明枪暗箭,不惧风狂雨骤。 陈树人那托物言志的诗《水仙》能反映他的人生心志与高风亮节:任他红紫尽成尘,剩得凌波飘渺身。仍向漫天风雪里,金坚玉洁见精神。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大师,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他刻画的许多女性与裸体,不只反映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金碧辉黄的彼岸。《吻》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正是以克里姆特的生涯为线索,充分体现了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甜美、优雅、富丽与繁荣的绘画之美。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 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
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一幅震惊世人油画 《亚威农的少女》。这是*张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完成《亚威农的少女》时,年仅26岁,他栖身在巴黎一个叫 洗衣船 的地方,既落魄又贫穷。那时巴黎的 洗衣船 ,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在。此之前,毕加索像 北漂 一样,已经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圈混迹了十多年。 毕加索是个天才,但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是幸运的,也很努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毕加索
现代著名插画家波西 西芒德斯以其极其精确的绘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出众的智慧而闻名于世。本书探讨了西芒德斯从幼儿时期至今的生活和工作,为她的创作过程提供解读。本书作者保罗 格拉维特拥有前所未有的档案资料,向读者们展示了西芒德斯的传奇人生,并公开了稀有而前所未见的速写本及更多珍贵作品。
与大师谈艺 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 旁白 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 在今天被人们忽略 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列奥纳多 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 网红 。达 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 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军事装置。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跃然纸上,带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好奇心旺盛的人。 涌现了达 芬奇、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发明,探索和传播知识的时代,就如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一样。达 芬奇的天才之处正是基于那些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认真的观察
继翻译《杜尚访谈录》之后,作者花费四年时间追索杜尚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写出了这部杜尚的精神传记,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众生相。作为艺术家的杜尚,与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杜尚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郑清荣编著的《毕加索》将带领我们走进毕加索 的内在世界,同时,让我们得以窥见在画布包裹下真 实的的毕加索。 《毕加索》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 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 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 、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 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 养分,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