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人文明古国之一的说法,在国外的典籍中很少见,也很少见到国外的学者持此说,很可能是中国人自己说的,但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国家的形成是结束原始野蛮状态的一个标志,世界学者公认的『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铁器的大量使用』三条是国家形成的标志。那么,中国的夏朝就已经结束了原始野蛮状态,已经形成国家了。夏朝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夏朝的存在在考古上已经得到了证实。有少数学者不相信文字记载,甚至对部分考古也怀疑。但商朝时,中国文字已相当成熟且被广泛使用,城市不但早已出现,而且也居世界之先,规模之大也自不必说,铁器更是早已被广泛使用,这都是考古上早已得到证实的。商朝已是一个正式的文明国家,这是无可怀疑的,就连西方最顽固的学者也都承认的。商朝是公元前十
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世界上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电影:激烈、丰富、不羁,音乐无处不在。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将个人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小孩开始讲起,回望摧毁祖国的那场战争,中间穿插了自己在电影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与约翰尼·德普的友谊以及对费里尼的仰慕之情……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
人们“发现”卡米耶·克洛代尔,与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无关系。看过电影《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人,据说都不能轻易忘记这位女雕塑家的悲剧。虽然在看来,随着研究者们的新发现,电影里的某些生平叙事还有待商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译作中文,成了“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传记也有相同的情况)。换言之,我们对卡米耶·克洛代尔的认识,还不幸地仅仅停留在她与罗丹的恩怨情仇之上,作为现代雕塑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的她还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视野里。《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第2版)》收集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书信。每一封信均经过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严格的编排和整理。这些珍贵的书信,堪称为卡米耶·克洛代尔研究的最重要亦是最根本的文献。
《启真·艺术家 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是一本毕加索生前就资助的毕加索传记,拟出版四卷,其中前三卷英文版已经出版,《启真·艺术家 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为中文版第二卷。 《启真·艺术家 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描述的是毕加索艺术的玫瑰时期,1907-1916年,是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期。他在1907年创作的《亚维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作者在此卷描述的毕加索技巧高超,视野宏大,幽默辛辣。从未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毕加索跃然纸上,他不仅是一位艺术的革命家,他的天才之处也在这一时期闪现无疑。 《启真·艺术家 毕加索传:1907-1916(卷二)》中含有756幅图片,弥足珍贵。
《一代名旦尚小云》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自采访尚小云先生的夫人王蕊芳、尚小云先生的长子尚长春教授、尚小云先生的三儿子、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长时间跟随尚小云先生的秘书张静榕等相关人物,还有很多“尚派”艺术的爱好者和热心人,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照片,记录当代负有盛名的京剧旦角艺术表演大师尚小云先生的一生事迹。
玛瑙是玉石中色彩很丰富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玉材之一,在数千年的玉石雕刻历史中承载着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辽宁省阜新市是我国有名的玛瑙产地,此处矿石储量大、品类多、色泽全、纹理美、质地优,可谓天赐之厚。阜新对玛瑙的利用由来已久,其历史大约可以溯源至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时期,后经辽、清两代繁荣,发展至今。2006年,阜新玛瑙被列入靠前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阜新已不仅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更是重要的玛瑙加工基地、玛瑙雕刻人才汇集地和玛瑙制品集散地。 杨克全大师从艺三十余载,其间广泛涉猎各类玉石原料与题材的设计和制作,具备很好扎实的玉石雕刻功底,1998年重归阜新之后,更是专攻玛瑙雕刻。其作品不仅创意巧妙,俏色、俏形工艺精湛,而且能够将传统的玉文化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创作题材涵纳
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意境、再就是情趣。中国画笔墨技法可数,而幻化无穷。写意之[不可控性],使众画人难逾艺道之槛,唯大悟者可邂逅画学三昧,造化天机。神韵者,神采至上,气韵生动。艺道通神,生机盎然,气息畅通,格致井然,方韵律迭宕。意境者,画外之域,勾魂摄魄,导引观者出神入化:或犹游其中,或冥冥之中……敝其胸扉,淡其俗念,净其心灵。情趣者,藉一花一鸟一人一物传情达意。入神时,物我为朋,主客呼应,意会神交,天趣无尽。中国画自古不以幅面定优劣,皇皇巨制不乏神品,而小品似乎更多精作,小幅微篇更易把握中国画之要旨。故此,苟拟把味细品,领略中国画之真谛,还是看小品。编此画丛,选当今画坛人物画高手精作,谨供与诸家交流和蒙学者摩识。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原名君默,字中,后改名为尹默。曾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擅长“二王”书风,晚年主持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致力书法教育,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帖学的启蒙者、开派人物。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沈尹默的成长、事业、思想和人格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形象地讲述了这位书法宗师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就,从其个人命运的起伏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光影。
《一代名旦尚小云》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自采访尚小云先生的夫人王蕊芳、尚小云先生的长子尚长春教授、尚小云先生的三儿子、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长时间跟随尚小云先生的秘书张静榕等相关人物,还有很多“尚派”艺术的爱好者和热心人,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照片,记录当代负有盛名的京剧旦角艺术表演大师尚小云先生的一生事迹。
人们“发现”卡米耶·克洛代尔,与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无关系。看过电影《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人,据说都不能轻易忘记这位女雕塑家的悲剧。虽然在看来,随着研究者们的新发现,电影里的某些生平叙事还有待商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译作中文,成了“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传记也有相同的情况)。换言之,我们对卡米耶·克洛代尔的认识,还不幸地仅仅停留在她与罗丹的恩怨情仇之上,作为现代雕塑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的她还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视野里。《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第2版)》收集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书信。每一封信均经过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严格的编排和整理。这些珍贵的书信,堪称为卡米耶·克洛代尔研究的最重要亦是最根本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