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芮妮 弗莱明是当今音乐界久负盛名的演唱家之一,她拥有无与伦比的美妙声音、惊人的表演天赋和令人叹服的艺术家气质,在世界各大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精彩演出征服了无数观众。年轻的弗莱明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开启了不断奋斗的职业生涯并逐渐取得国际上的成功。这种内在的声音是当代艺术家明亮、清晰而坦率的自画像,对于艺术家演出生涯中面对的考验而言具有相当的启示性。这本书是弗莱明个人艺术发展和其美妙声音的“自传”故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展现了如何成为一名演唱家的独特视角,并为有抱负的表演者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用性建议。
谢坤山是一位我们从不曾见的奇人,他的故事在台湾家喻户晓。 16岁时,因工伤事故,谢坤山失去了一条腿、两只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但就是这样一个最不幸的人,却勇敢地挑战生命的极限,不仅生活自理,面且成了一名画家,还有一个漂亮聪慧的妻子和一双机灵可爱的女儿。巨大的不幸和磨难,并没能改变他的善良、幽默和灿烂的笑容。妻子做好了陪他吃一辈子苦的准备,却不曾想这个只有一条腿的男人,能让她这么美满,从物质到精神……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私人侦探马洛偶然遇到被人扔在停车场的陌生醉鬼,将其带回了家。醉鬼并不老,但满头白发,半边脸上有刀疤,整过容,尽管落魄之至,仍表现得很有教养。酒鬼失意的样子打动了马洛。从那之后,马洛和他成了偶尔一起安静喝酒的朋友。 某天一大早,这位绅士酒鬼找到马洛,说自己杀了妻子——一个百万富翁的荡妇女儿,还请马洛帮帮自己,从而把马洛拖进了一场匪夷所思的漫长告别之中……
《京剧大师周信芳》讲述了一代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他七岁登台露演,十三四岁便以童伶成名。他一生与戏剧结缘,历经艰辛。他演过600多个剧目,在舞台上创造了箫何、徐策、宋江、文天祥、寇准、海瑞等众多艺术形象,并以独具异彩的麒派艺术全国,为创造京剧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个世纪90年代沈鸿鑫先生出版了关于周信芳艺术人生和周信芳研究的著作,此后他对周信芳的研究和资料的采集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本《京剧大师周信芳》,就是在原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新的资料和新的研究心得,并考虑今天读者的阅读需求而推出的。
出现于后朋克时期纽约的“音速青年”,是美国音乐目前很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同样有名的,还有女主唱金·戈登与同为乐队主创的瑟斯顿·摩尔的婚姻,他们抢先发售缔造了男女双方在乐队中的平等创作关系,成为诸多乐迷的理想。 2011年,两人在二十七年的婚姻之后分手,并由此导致了“音速青年”的解散,公众对此震惊异常。戈登写下这本回忆录,检视自己之前所走过的路途。 戈登追溯了自己在垮掉派氛围的加州所度过的童年。也记述了二十世纪末的纽约景象。那座曾属于安迪·沃霍尔、帕蒂史密斯和卢·里德的城市已经消亡,金钱大量涌入艺术领域,为“音速青年”传奇的登台埋下伏笔。未来,这支乐队又会成为“涅槃”等乐队爆炸性成功的先声。 很后,戈登更以专辑为线索,逐一向启发过她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致敬,为乐迷们提供了无价的细节。 金
一个失学女童,如同一棵卑微的小草,但她从未放弃任何沐浴阳光拼命生长的可能。 她成长了,她的世界开阔了,她的心也承受过疼痛。 然而她如向日葵一样,她一生的爱情和感动只为一个人绽放……
《万国衣冠拜冕旒:唐卷》全书通过对我大唐帝国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魏晋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工人岁月》共4篇、28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雷锋从1958年11月12日至1960年1月8日在工业战线上一年零两个月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包括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和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以及雷锋从辽阳参军及情牵弓长岭的情况。该书运用雷锋当工人期间写的诗文、日记、书信,相关报刊的雷锋事迹报道,与雷锋相关的图书、文献,历史见证人回忆等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雷锋的言行及感人事迹。
《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汇集了数十位作者的文章,分成“纪念”和“研究”两大类。其中有的文章是作者从报刊上得到的。这些文章对全面了解傅抱石很有价值。故被选进这本文集。但文章作者可能并不知道我们选用了他的文章,在此谨表歉意。人们用拍摄电影传记片,出版画册及各种研究性的书籍。在海内外举办一系列的画展,发行各种纪念邮品。举行学术讨论会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我父亲的崇敬与怀念,同时大力宏扬我父亲终身不渝的其命唯新精神,借以推动21世纪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
1936年,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生活》杂志对我来说意味着美国国旗,”艾森斯塔特回忆说,“我们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我们教育了世界。”艾森斯塔特和同事们,像卡尔·迈登斯,和其他44个接受访谈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事实上在实践新闻摄影,但又使之成为了一门艺术。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以及对约翰·洛恩加德——《生活》杂志最的当代专栏作家的祝贺。这些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她本不姓“夏”、她是这样改姓夏的、当“押子”的生话、父女情深、来到大武汉、上了识字班、次打击、成功之路,始于足下、投身社会大家庭、银幕使她名扬全国、个“出访年”、初识法兰西等。
罗曼?罗兰著的这本《名人传(全新插图版)》所述,是人类历目前三位极富天分而又成就至伟的人物,但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人物生平琐细考述,也没有对他们的作品作一般性的追溯,而是紧紧把握这三位不同领域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忧患困顿的人生际遇,及其在孤独和痛苦中不倦追寻的心路历程,以此凸显他们纯净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博的胸襟。
《绝世风流:郑燮传》共32章,内容包括家世:吾家家在烟波里;求学:寒门狂生;卖画:落拓扬州一敝裘;艳遇:书中有女颜如玉;遗踪:流风遗韵遍江南等。郑板桥有两句名言:“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作者遵板桥之论修板桥之传,追求评述褒贬得当、恰到好处。《绝世风流:郑燮传》以板桥生平为径,以他杰出的艺术成就为纬,在资料翔实的基础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优美、流畅、幽默的文笔,为世人勾画了这位康乾年间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扬州八怪”奇才。
画家凡·高留给后世的,除了他众多稀世之珍的绘画外,还有他写给自己胞弟提奥的信件。《凡·高自述》收录的这些信件真实地反映了一代绘画巨匠凡·高的灵肉之苦与伟大追求,为后人了解凡·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中显露的其对生活的看法、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书中配有80余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我的父亲田汉》是“文化名人系列”之一。 田汉的儿子田申在《我的父亲田汉》中,以儿子对父亲深沉的缅怀为基调,通过儿子的眼睛,看田汉与一生中的至亲(母亲、舅父、妻子)和挚友(郭沫若、欧阳予倩、徐悲鸿等)的交往,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艺术家田汉,一个感情丰富、无私无畏、讲义气、与朋友肝胆相照的平凡的田汉。
在艺术批评家的文章中,蒙德里安总是被赋予“冷抽象”这三个字然后被匆匆带过。实际上蒙德里安对当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远远大于他同时期的很多艺术家。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敢于用艺术建构未来生活的人。蒙德里安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绘画总在平面上进行。蒙德里安对每一个长度都通过绘画中习惯性的透视效果,去摆脱我们眼睛已习惯的深度的影响。每一条倾斜的线对他来说都涉及了透视原理。在蒙德里安那里,空间在平面中是自我独立的。本书按时间顺序描述了蒙德里安的生平,并对其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了评析。
这是一本研究齐白石艺术的专著。 该书将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实践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通过20幅具体作品对艺术问题进行准确的阐释。事实上,《最后的辉煌:走近齐白石晚年的艺术世界》不仅是对齐白石艺术世界探究,更是对中国画艺术规律的叩问。
十九世纪印象画派大师高更,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厌弃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 逃离欧陆, 来到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亚群岛, 在那里, 艺术家面对蓝天, 大海、草木石头, 乃至充满原始力的女人, 激发本真, 创作了大量风格别具的画作. 时隔近百年, 一位台湾的才女, 登上这块旅游胜地, 寻觅会晤高更的梦迹, 呼吸着一代大师的生命气息, 以其独具魅力的笔触, 还原井彰显艺术家独立于西方文明的精神世界.
毕加索被公认为20世纪魅力光环的艺术家,他的一生被各种传奇事迹所环绕。 伯格以批评家的身份,从毕加索出生背景、时代氛围,以及画作来展开分析,时间横跨他的一生历程,穿透笼罩在这位艺术家周遭的光环,试图去再现他的真实处境:毕加索的成功使他与世隔离,并且使他的创作题材匮乏;当友人们努力使他快乐时,他却独自面对年华老去、创作力衰退的孤绝困境。在他生命的终点,伯格说,毕加索成为个用油彩诅咒的画家。作家以悲悯之心和独到见解写下了画家的一生,带给读者一种直指内心的震撼。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南迁,组建为“长沙临时大学”。后内迁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只存在8年,堪称史上“Z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短短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ZUI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西南联大的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光辉耀眼,虽如昙花一现,却值得后人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