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一位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一位曾经培养启蒙过像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的天才物理学家,多少年来却从未被人提及。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当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时,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也是一曲悲怆的挽歌,这是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命运的纪实,这也是我国一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风霜刀剑、血泪坎坷的缩影。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束星北曾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启蒙老师,也是堪称的科学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位科学大师却不被
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本书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一段由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的倡导者发起的物理学界的激动人心的思想战斗史。贯穿本书的统一主题为:经典物理学如何起源于表述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的努力。本书在伽刊略和笛卡尔之间进行了对比,两者将近代物理学最早和最一般的这两个定律从普通物体的日常遮蔽中提炼出來将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物理量几何化,即向柏拉图的回归。本书显示了一种新的编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进步体现在概念的进化上,它有着内在的和自主的发展逻辑。
钱学森同志作为科学家的显著标志,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上的成就。他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而且涵盖了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他参与创造的“两弹一星”等辉煌成就,是支撑起民族脊梁的创新之作。 总装备部科技委等编著的《钱学森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内容包括在钱学森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研究、科学的战略谋划严谨的治学精神——对钱老的深切怀念、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等。
本书是中国古代五位数学(刘徽、李治、秦九韶、杨辉、朱世杰)的合传。书中对这五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数学成就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其科学成就的思想基础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本书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周光召先生在理论物理、核武器及科技管理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上述工作中所充分体现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及青少年阅读。
束星北一位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一位曾经培养启蒙过像李政道、吴健雄等科学家的天才物理学家,多少年来却从未被人提及。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当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时,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这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也是一曲悲怆的挽歌,这是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命运的纪实,这也是我国一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风霜刀剑、血泪坎坷的缩影。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束星北曾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的启蒙老师,也是堪称的科学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位科学大师却不被大多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1844—1906),标志着物理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折。本书记录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个性及其科学和哲学成就,详尽描述了他丰富而极具悲剧性的生活(他于62岁时自杀身亡)。本书主要在19 世纪下半叶的背景中讨论他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是宏观物体存在一个微观的、原子的结构基础这一学说的主要创立者,该学说深深影响了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对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1844—1906),标志着物理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折。本书记录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个性及其科学和哲学成就,详尽描述了他丰富而极具悲剧性的生活(他于62岁时自杀身亡)。本书主要在19 世纪下半叶的背景中讨论他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是宏观物体存在一个微观的、原子的结构基础这一学说的主要创立者,该学说深深影响了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对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竺可桢全集(第3卷)》收录1949年8月至1959年的竺可桢文稿172篇。 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自然区划和自然资源考察工作。 解决自然区划的难题——《中国的亚热带》 敲响警世钟——《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 “反右”之际撤回的文章——《培养人才与开展科学研究》 心路历程——《科学院研究人员思想改造学习期中的自我检讨》 与郭沫若、赵元任、杨钟健、李约瑟、席泽宗、王铃的通信 寻找中国自然与社会协调的主题——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⑨题词说科普——科学进步,一日千里十提高普及,并进不弃;犹鸟两翼,缺一则替:齐头并进,万众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