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入四行论》是达摩与其弟子和他们的追随者关于禅法修行言论的集录,论述了达摩禅法的基本主张。至于编写者,从情理推断,昙林除了写序之外,很可能还编录了"二入四行"的禅法和达摩及其弟子的言行。本书用漫画配文字的形式将达摩的禅宗思想介绍给读者。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的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诺贝尔传》讲述了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传》的作者是解雪。
《居里夫人的故事/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记录了居里夫人从小到大的经历,记述了居里夫人历经坎坷、坚持科学精神的伟大历程。她在逆境中成长,执着于科学研究、自强不息的一生。记述了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纯洁,严于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 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
《中国化学史》为化学通史,历述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化学发展的历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为古代化学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是近现代化学史。中国古代虽然有高度发达的经验化学,但是近代化学则是从欧洲传来的,逐步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现代化学,融人世界化学体系之中,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所谓本原是指存在物最初由它生成,或一切存在物由它构成。前一种观点可称为“生成论”,而后一种观点可称为“构成论”。生成论和构成论的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变化是产生和消灭或“转化”,而后者则主张变化是不变的要素之结合和分离。这两种观点在古代东方和西方都产生过,但是在东方生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而在西方构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生成论和构成论的差别是造成东西方传统科学差别的总根源。在西方,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