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卡门、李·爱特生编著王克仁编译的《冯·卡门(钱学森的导师)》讲述了:1963年2月18日上午,白宫玫瑰园里宾客云集。当代世界航空学界泰斗西尔多·冯·卡门站在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中间,等待接受一项美国科学家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殊荣—枚国家科学勋章。在几十位候选者中,8l岁高龄的冯·卡门以其对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选。 在科学上,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有一次,有人请他把自己跟当代最的科学家们比较一下。他回答道:“如果说科学家就是具有创见的人,那么,您首先得算上爱因斯坦。因为他有四大科学创见。科学史上,恐怕只有牛顿比他领先;因为牛顿提出了五六个科学创见。而当代其他大科学家仅仅只提出过一个,充其量不过两个而已。至于我本人,我提出了三个,或许还多些,其实,可以算三个半。
《丰碑》在钱学森诞辰105周年之际,记录了钱学森的重要成就和获得的主要荣誉,展现了钱学森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以及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和传承钱学森精神和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胡同里的科学家》作者王越经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比对,选择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对北京城有历史价值的科学家故居、科学遗存的地理点30处,按北京城不同地域的胡同地理特征归类为皇城、东四、东单、崇文门、西城、宣南等六个地区,介绍科学家故居所在的胡同。每条以故事链接方式,讲述科学家的事迹、精神和人格。
《朱震达先生纪念文集》收录朱震达先生生前同事和学生为纪念他逝世一周年而撰写的学术论文,和先生本人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朱震达先生纪念文集》后附有朱震达先生主要论著目录,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为纪念丁文江,中央研究院设立“丁文江奖金”,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丁文江纪念基金”,以奖励那些在地质领域富有成就的地质工作者。 本书为便于读者阅读,将所收纪念、追思文章大略分为六辑:辑为《独立评论》(88、189、192、21l号)刊登的纪念文章。第二辑为《地质论评》、《国闻周报》等刊登载的纪念文章。另有两篇系在丁文江生前发表的介绍性文字,出自温源宁、林语堂之手,因有助人们了解时人的丁文江印象,故予以收录。第三辑为1950年代以后发表在台港地区报刊上纪念丁文江的文章。第四辑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学人发表的纪念丁文江的文章。第五辑为丁文江逝世后出版的各种著作序言及其相关书评。第六辑为评论丁文江的各种英文报道和文章,在处理这一辑时,我没有像许多编者那样将它们译
《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用6编34章来对科学家的多维生活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编关注科学与科研的运行和组织,包括科研方法与步骤、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科研中的规范与越轨行为等;第二编关于科学家群体的特征进行介绍,包括性格、能力、年龄等;第三编通过举例列举了主要是按科研活动本身的特征来分类的各种类型的科学家,如实验型与理论型科学家,保守型与革命型科学家、合作型与竞争型科学家;第四编列举了按科学家于科学领域之外的活动特点来分类的各种类型的科学家,如社会活动家型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型科学家等;第五编介绍特殊时期的科学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行为的选择;第六编则对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情结、报酬待遇问题进行讨论。本书使读者对科学家的活动与生活方式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和
潘季驯(1521-1595)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他一生中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认真汲取前人认识黄河、治理黄河的积极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治黄”理论和“堤防修守”的完备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关于潘季驯的综合性评传。 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从生平概略、治河的历史背景、前期治河活动和后期治河活动、交友和著述、工程技术思想、工程管理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维及历史地位诸方面对潘季驯的一生作了评述。
《袁隆平传》以极富情感的笔调,充沛的第一手资料,生动记录了袁隆平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其艰辛,其曲折,其求索,其百折不挠,其志趣,其情调,其普通人生活中的最能打动人的点点滴滴……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真切的、可敬可亲的、可感可触的袁隆平。读《袁隆平传》,不仅让你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更感觉到人格的力量。 袁隆平,一个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而付出了巨大辛劳,取得了巨大成果的中国科学家。 在世界杂交水稻领域,由他所研发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三十多年来一直居领先地位,若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全球的水稻种植,每年可多养活十亿人口;在中国亿万农民的心中,他被人们视为丰足生活的依傍,当年朴实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 1999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
黄大年,1958年生,生前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文章、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形象。
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才能、过人的数学直觉,成就了历多产的数学家欧拉。在这本小册子里,你可以了解欧拉卓绝的一生,同时也可以从欧拉的数学直觉,以及直觉在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得到宝贵的启示。
《关岳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结论中肯,逻辑性强。从四个方面进行充分的阐述:(一)关岳文化的民间信仰属性;(二)关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关岳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桥梁和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四)关岳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论文集,无论是倡导忠义诚信的传统美德,弘扬关爱互助的人文精神,抑或是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实现新的跨越腾飞,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产生现实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