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中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他的成功源于对理所当然之事追问不休,对习以为常之物赞叹不已。他所拥护的道义和政治乃是建立在尊重自由恩想、自由精神和自由个体的基础之上。引人入胜的故事证明,创造力与自由密不可分。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这个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广受赞誉的书《富兰克林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上个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人开创了新纪元。在这个全球化的新世纪,我们的成功依赖于我们的创造性。无论那时还是现在,爱因斯坦的人生和个性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竺可桢全集(第3卷)》收录1949年8月至1959年的竺可桢文稿172篇。 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自然区划和自然资源考察工作。 解决自然区划的难题 《中国的亚热带》 敲响警世钟 《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 反右 之际撤回的文章 《培养人才与开展科学研究》 心路历程 《科学院研究人员思想改造学习期中的自我检讨》 与郭沫若、赵元任、杨钟健、李约瑟、席泽宗、王铃的通信 寻找中国自然与社会协调的主题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⑨题词说科普 科学进步,一日千里十提高普及,并进不弃;犹鸟两翼,缺一则替:齐头并进,万众所企。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叙述阳早、寒春的生平。书作者历时7年,从收集到的3万多张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近400幅具代表的照片,并配上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透漏主人公由别样的背景成为世界公民、在美国迷茫无助之时到中国找出路,找到幸福真谛的鲜活故事,感人至深! 两位主人公于20世纪40年代毅然决然地从发达的美国来到落后且处于战争的中国,为全人类幸福与中国人民一起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夫妻日常生活的浪漫爱情观,爱事业、干实事的责任担当,以及专注于中国奶业、农业机械发展兢兢业业做事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当今社会学习和推广的典范。
《麦克斯韦:改变的人》包括麦克斯韦一生中的主要事件、麦克斯韦的亲戚及亲密朋友等内容。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核物理先驱:赵忠尧传》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核物理先驱——赵忠尧。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医工作六十年来的临证心得记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临证未效而从读书中得到启发;也有读书未彻又在临证中取得顿悟。深之则经、史、传、集所载,证以临床,如五烟丹治瘤,原于《周礼》;浅之则秘、验、单方之宜,明其效应,如保泰松灭虱,来自民间。原书为作者逐年随笔纪录,后经作者女儿整理,以话为主者归之“诊余漫话”,以案为主者归之“专病论治”,又取作者平日发表于全国医学期刊的论文若干篇,具有代表性者作为“诊余漫话”,以反映作者对某些中医学术问题的独特见解。 末附“《伤寒杂病论·自序》考释”一文,是作者拟箐注《伤寒论》因患老年性白内障而停笔的未竟之作。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竺可桢全集(2卷)》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4卷为学术论文、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2卷)》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