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庭、阎秉华编著的《梁漱溟年谱》逐年记载谱主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并摘录了梁漱溟生前所发表的文章或言论。完整地展现了梁漱溟先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梁先生一生不仅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很好文化的探索和发扬,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是一部记载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这部年谱,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翔实准确地记述了邓小平自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七年的二十二年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主持整顿工作、领导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和发挥的决策作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邓小平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风范。这部年谱,再现了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该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研究课题之一,全书456千字。这是一部近代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翁文灏的编年体著作。汇集丰富历史资料,系统充分地记录了翁先生的一生经历和重要史事,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翁先生与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重要参考。翁文灏先生热爱祖国、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既是我们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应该提倡的。
朱自清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翻译、书信,年谱中一律记载,日记有选择地记载。所用资料,均按年月日顺序入谱。无日可考者系月,无月可考者系季,无季可考者系年。著译有写作日期者,按写作日期入谱,写作日期无可考者,按发表日期入谱。朱自清著作,稍有意义者,均作内容提要,对能说明其政治观点、思想状况、文艺主张、创作情形的资料,尽量引述原文,作忠实的历史记录。 为帮助人们了解朱自清一生活动,本书酌情收录一些同时代人的回忆和评论文字。
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这部年谱对王一亭在商业、金融、政治、慈善、文化交流、艺术创作各方面的活动,作了迄今最为详尽的纪述。这是王一亭的编年性传记,但也广泛收录了和王氏有关的20世纪上半叶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史籍和闻见。此书的出版,必将对20世纪上海史、上海艺术史和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研究,产生有力的影响。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资料。汪超宏所著的《姚燮年谱》旨在通过汇集资料,尽可能详尽勾勒姚燮一生的行迹,反映姚燮思想及创作发展轨迹。
《辛弃疾传》辛弃疾(稼轩)不仅是学识博洽、才气磅礴的南宋词坛巨擘,也是具备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早年投身抗金起义,归宋后力主恢复,为国家生民贡献出的智计韬略;仕宦所及,以兴利除弊为己任.有干才,有作为。然其虽有经世之才志,却多遭诽谤摈斥而不得大用,壮志难酬,赍志以殁。近千年来,他的果毅之资、刚大之气,他英伟磊落的强烈爱国情操。他以词作篇什传达的慷慨沉挚理念与盘旋激荡之意境,曾经激励过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对于这样一位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历来不乏论述。然能采征多方面史料,辨析考证,撰成系统全面之研究性传记者,则首推这部《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辛弃疾(稼轩)生平事迹,由于其文集失传,缺乏行状碑铭之类的完整传记资料,故而多湮没不彰。作者遍查宋元
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 《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是《圣(孔子年谱)》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一、本书分为正文及附录两部分。 二、本书正文均用纲目体,引用资料、注释,皆用小号字置于标题之后。引文比注释低一格。 三、《年谱》中引用文字中异体字、简称等一仍其旧,不作修改。 四、正文中《至德周绍良先世世系表》是根据《憝慎公周馥支下世系表》节录而成,只限于周绍良先生有关的部分。 五、附录中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口代替。 六、附录一、附录二,系作者根据当时故宫博物院清点目录整理。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朝代不明确者置于最后。 七、周绍良先生分批捐赠及转让之拓片,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因捐献(或转让》时间不同、接收单位不同,分成三部分置于附录中,按照朝代、年号、年代顺序排列。其中附绿三、附录四由冀亚平先生整理。附录五由谭瀚冰女士整理。 八、正文中涉及的有关人物、著作、
江淹一生历仕宋、齐、梁三朝,但他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却在宋末。入齐后由于官位的渐显,因而少有作品传世,所以当时即有江郎“才尽”之说。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他“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而晚际江左,驰逐华采,卓尔不群,诚有未尽”。对他的使才不尽深表惋惜和感慨。 江淹的诗歌,历来以拟古最为。他的现存作品中,拟古之作占了将近一半,成就也较高,曾得到“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②的赞誉。但是,真正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则是抒写他个人哀怨的作品。这类诗作,在风格上受刘宋时期杰出诗人鲍照的影响较大。隋王通《中说·事君》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王通的文学观虽不足取,但他指出江、鲍二人为文的共同点,却颇为准确。因为二人皆由于出身寒
大师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者,长于融贯统摄,不拘于治贤禅净,卓然成家。其宗本在妙有之唯心论,一再为《椤严》、《起信》等释难扶宗,足以见其宗本之所在。大师自整理《僧伽制度论》,至晚年之《菩萨学处》,应机改建,虽有不同,而弘扬佛法,首重建僧,其理想之建僧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徒招来无谓之毁誉,可见建僧之难!大师为僧伽本位者,故与时人有僧俗之诤,显密之诌。为中国佛学本位者,故与时人有起信与唯识之诤,融摄与移植方诤,胥有关近代佛教思想。
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至将帅。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赞叹他是“奇特之士”,彼此相重相惜。虽然韩世忠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南宋以来,其事迹却绝少为人铺叙。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为一,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既有正史所载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抗金事迹,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作者以“年谱”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不仅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让后学者由此得窥邓广铭先生治史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