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銘是晚清文學家、學者,著有《越縵堂日記》、《白華絳跗閣詩》等,藏書、校書亦具特色。近年來,關於其詩文創作與讀書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然而關於其生平研究則相對薄弱,至今未有一部完整的年譜面世,不能不說是學界之憾。本譜完整梳理李慈銘及其同時代人著述,考證其生平部分公案,充分運用李慈銘日記及同時代人相關詩文日記等材料,展現譜主人生軌跡與性格思想之複雜及變化。本譜考察其婚戀、交遊、著述之散佚、藏書積聚與歸宿、學術成長歷程、詩歌創作與主張之變化等,並搜輯李慈銘佚劄百餘通、詩文數十篇,已將部分篇章納入譜內。
方志敏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是光耀千秋的人民英雄。
鲁迅作为20世纪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思想光焰几乎笼罩中国一个世纪。至今,仍然可以说鲁迅始终处于中国文坛的中心,鲁迅给世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坛难以出现如此的人物。鲁迅去世后近80年的鲁迅研究中,大多以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为研究主体,对鲁迅生命本体的研究诸如数十种鲁迅传记,是以他的生平、创作为主要对象,然而并没有一部完备的鲁迅美术年谱来纪传鲁迅的美术生活。这也是笔者著纂《鲁迅美术年谱》的起因。通过对鲁迅一生美术活动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年仅56岁的鲁迅,生命付出最多的,除了创作和翻译之外便是在美术活动上。童年的鲁迅最喜爱的是图画书,甚至大量影写书中的插图。青年鲁迅购买美术画谱及带有插图的书籍如醉如痴。成年的鲁迅更以收藏画谱、碑帖及汉画像拓片为乐趣。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和文学家,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思想和著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徐永明编著的《宋文宪公年谱》是关于宋濂的个年谱著作,1912年孙锵又予补订,故此书又称朱兴悌、戴殿江撰、孙锵补辑《宋文宪公年谱》。本书比较详尽地叙述记载他一生经历、著作、地位和影响,当以篇幅较多的年谱形式载体更为合适。本书给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曹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生平、家世、文学创作、交游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考证,尤其注重曹寅作为旗人在满汉交融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谱部分详列了曹寅及其交游的相关创作及档案记载。
到了夜半清闲,行人稀少的当儿,自己赏玩这灯光的色彩,玄想玄想那天上的星辰,装聋做哑,喝一口苦茶以润润喉舌,倒也是于世无损,于已有益的玩意儿。这一种态度,废名说他有点像陶渊明。可是“陶潜诗喜说荆轲”,他在东篱下采菊的时候,当然也忘不了社会的大事……住在不闻鸡鸣犬吠的书斋,吃苦茶,读闲书,写幽默小品,生活是远离争吵的闲适。……这闲适的路,越走离人群越远,而世事及其评价,总是要由人群决定的,因而苦茶就很容易变为苦果。专就闲适这一点说,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由苦茶而苦果,应该说是苦雨斋的一个或大或小的悲剧。
莫友芝(1811-l871),字子偬,白号鄙亭,又号紫泉、弭叟,贵州独山人。其父莫与俦选翰林院庶吉士,且受教于纪昀、阮元等汉学宗师,友芝幼承庭训,很早便以学问淹博、并与郑珍合撰《遵义府志》而名震西南;友芝多才多艺,目录学和书法尤令人称道(《合亭知见传本书目》宣统元年始出,即售到每部六两,民国二年,每部更非十六金重价不可得;他独标高格、颇带金石意趣的书法,亦为世所宝贵)。游幕江表十年,友芝与政坛、学界诸大老交往密切,曾奉曾国藩、李鸿章之命,寻访劫火后文汇、文宗两阁四库全书及其它古籍,对图书文化建设卓有贡献。友芝去世后,曾国藩曾捧香亲吊,备极哀荣。……这是一位给人以丰富遐想空间、值得深入研究的学者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