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董必武先生的年谱”,董必武1886年生,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 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
沈兼士(1887 1947),爱国学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在明清档案整理、考古调查、民谣风俗资料调查与搜集等方面,多有开创性贡献。历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等职。作者十多年来潜心搜集沈氏兄弟资料,先后赴北京、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搜集资料,走访其亲友及后代形成了可靠的口述史料,从沈兼士学友日记、回忆录中,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该年谱由谱文正文、引用文献与编者按语三部分组成。依托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从生平情况、治学经历、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世人评价等五个主要方面展示了沈兼士勤于治学、诲人不倦的一生。该年谱不仅为研究沈兼士提供了史料基础,也从侧面反映了谱主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画面,对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及学术思想状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李明友所著的这本《李汝珍师友年谱》共包括李汝珍及其师凌廷堪,友吴振勃、许乔林、许桂林等五位谱主。 本年谱以按年著录并考证五位谱主的活动、著述及相关事实为重点,五位谱主的亲朋师生、时在海州任职的官员、当时海州地区文人学士的有关事迹以及重要时事也酌情载入。 本年谱文字力求简明扼要,辑录引文尽量从简,均标明出处,以备检索。
《张云逸年谱》是张云逸大将各个时期活动的记录,语言缜密,来源,内容丰富,与《张云逸传》同为人们了解张云逸大将光辉一生的有益读本。
该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研究课题之一,全书456千字。这是一部近代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翁文灏的编年体著作。汇集丰富历史资料,系统充分地记录了翁先生的一生经历和重要史事,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翁先生与他所处的时代提供了重要参考。翁文灏先生热爱祖国、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既是我们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应该提倡的。
本书以谱为核心,以年月顺序的方式,通过详尽介绍、谨严考辨与谱主生平、思想、著述、翻译以及政治活动等有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和翻译创作历程。该年谱由三部分组成,一为编写说明、林纾家族世系简表以及林纾家族三代家谱;二为生平的记录,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三为参考文献和附录。该年谱长编规模较大、时空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考辨精良,可说是目前国内完备的林纾年谱。
年谱分两大部分:先简列谱主冯沅君、陆侃如夫妇的生存处境,记与谱主关系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重要事实,以明谱主生存的社会境遇、时代氛围、学术概貌。次叙谱主的事迹、思想、著作等。之所以先列生存处境,主要是因为谱主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互联互动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场域中度过的。本年谱的主体是著录谱主一生的主要事迹、思想和著作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尽力做到全面、具体。对他们的著作,凡是已知见的,全部列出,重要的论著,简介其主要内容、写作过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县湴塘村(今属江西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人。绍兴二十年(1150)首中乡举,二十四年中进士。历官赣州司户、零陵县丞、知奉新县、临安府教授(未赴)、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将作少监、知漳州(未赴)、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广东提刑、尚书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读、右司郎中、左司郎中、秘书少监、知筠州、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弃官回乡,特授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授至宝谟阁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谥文节。著有《诚斋集》133卷、《诚斋易传》20卷、《诚斋策问》2卷。 杨万里首先是一个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家”。据说其平生作诗两万多首,今存4200余首。而且其诗名在当时是在陆游之上的。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诗云:“今日诗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县湴塘村(今属江西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人。绍兴二十年(1150)首中乡举,二十四年中进士。历官赣州司户、零陵县丞、知奉新县、临安府教授(未赴)、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将作少监、知漳州(未赴)、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广东提刑、尚书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读、右司郎中、左司郎中、秘书少监、知筠州、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弃官回乡,特授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授至宝谟阁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谥文节。 杨万里首先是一个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家”。据说其平生作诗两万多首,今存4200余首。而且其诗名在当时是在陆游之上的。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诗云:“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
本书为清代书法篆刻名家胡震的生平考略,撰稿者为胡震后人,其资料较为翔实而严谨。胡震(1817—1862),字听香,一字伯恐,不恐,荄甫,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清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浙江富阳诸生,侨寓上海。生平好立崖岸,酒后值伧侩辄怒詈,人因目之为狂。习摹印,见钱塘钱松所作,乃大惊服。入邑庠后,不喜制艺,独致力于书法,收藏碑帖、拓本甚富。于魏、晋、唐人法帖,均悉心临摹,得其神髓。又善鉴赏金石、古器,辨别真伪。后得纪昀竹节砚,遂以“竹节砚斋”名其室。胡震勤于艺事,无间寒暑,行草、篆隶皆精。篆刻取法汉印,亦见功力。而于当世名家,独服膺于钱松,时相切磋,谊同师友,故其所镌拓,深受钱氏影响。
......
《徐愚斋自叙年谱》收录了道光十八年,戊戌,一岁;道光十九年,已亥,二岁;道光二十年,庚子,三岁;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四岁等。
《豫章先贤九家年谱》,编者杨希闵(1806-1882),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人。杨希闵于同治九年赴 ,主讲台南海东书院长达十一年,《豫章先贤九家年谱》即于讲席之暇满撰著而成。本书包括《徐征士年谱》一卷、《陶征士年谱》一卷、《曾文定公年谱》一卷、《王文公年谱考略节要》四卷及《附存》二卷、《黄文节公年谱》一卷、《陆文安公年谱》二卷、《吴聘君年谱》一卷、《胡文敬公年谱》一卷,共十五卷,谱主徐稺、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吴与弼、胡居仁,均为江西人,故名“豫章先贤”。九家之中,凡旧有年谱并且可以找到的,则加以增删辩误,原本没有年谱或者未能寓目的,则自行编撰。编撰依据史书和文集以及方志文献,有些为稀见文献,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史料价值之外,编撰者杨希闵随文所附的按语,尤其
年谱分两大部分:先简列谱主冯沅君、陆侃如夫妇的生存处境,记与谱主关系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重要事实,以明谱主生存的社会境遇、时代氛围、学术概貌。次叙谱主的事迹、思想、著作等。之所以先列生存处境,主要是因为谱主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互联互动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场域中度过的。本年谱的主体是著录谱主一生的主要事迹、思想和著作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尽力做到全面、具体。对他们的著作,凡是已知见的,全部列出,重要的论著,简介其主要内容、写作过程。
一、本书包括谱文和附录两部分。谱文是谱主从1894年10月28日(阴历九月三十日)出生至1988年2月16日逝世为止的正谱。谱主逝世后有关他的著作的出版和纪念活动,作为附录排在正谱后面。 二、引用的文字,凡公开发表的一律注明出处;未经发表的注明现存何处;向叶圣陶先生及其亲朋故旧的访问所得均注明访问日期。 三、著作一律入谱,按写作时间排列,注明写作日期、体裁、初次刊载处、署名,以及最初收入何集等。谱主公开发表的日记中记载的他写的诗文,有的虽已失存,也将篇名编入年谱。 四、凡记有写作日期的文章,年、月、日注在文章后面;不记写作日期的文章,以发表时间为据,在出版物的后面注明出版日期。 五、本书所列,1911年以前的日期,为阴历(均括注阳历的月、日);1912年后,则概为阳历。阴历以汉字标注,阳历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