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谱记述了陈方恪从1891年出生至1966年去世的人生轨迹,兼及与义宁陈氏有关的重要事件和家庭情况,按照发生的年代顺序依次反映和编排。全书披露陈方恪一生经历、家庭情况、人事交往、诗词文章、百年老照片,可谓是琳琅满目,颇有出土文物之味。
一、韩元吉,《宋史》无传,行状、墓志不传,文集亦非全璧,前人评诗衡文,鲜有论及,故其事迹湮没不彰。本谱搜考所及,举凡南宋可征之文献,如史籍、文集、方志、笔记之属,涉及韩氏者,均细大不捐,斟予采录。期能集腋成裘,得窥全貌。 二、本谱分年记事,首列本年大事,以作谱主活动背景; 次则谱主活动事目,皆以时间先后为序。有月日可考者,一律标出; 无年月可考者,亦推定某一时期。 三、事目之下,为考证文字,所征引文献资料,均详细注明出处,以便读者稽考。 四、谱主诗文散佚甚多,孙星华辑得三篇,已附今《南涧甲乙稿》后。为方便读者,将乐贵明先生辑自《永乐大典》(《四库辑本别集拾遣》,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十月版》及编者辑自其它典籍的佚文附于本谱之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选择皖籍名人胡适作为课题,一直偏重于思想文化史的研究。1993年底,《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出版后,除了准备姊妹篇《胡适学派与现代中国》的资料收集和提纲拟定外,开始思考新的研究方向。经过一番“上下求索”后,段祺瑞研究渐渐明晰起来。之所以选择段祺瑞,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乡梓情结,段合肥与包庐州、李合肥都是合肥人的骄傲,而段合肥研究相对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段祺瑞作为武人,与文人胡适反差较大,主要涉及军事政治史的研究,研究过程自然新鲜感较强,兴奋点较多;三是段祺瑞皖系集团虽然不及李鸿章淮系集团庞大显赫,但亦人员众多,影响广泛,因此研究领域的空间较大,可持续性较强;四是作为近年来自己重点思考的北洋史领域,段祺瑞及皖系研究先行一步,无疑具有突破口和打基础的作用。 段谱
湛若水在明代中晚期曾是与王阳明并称于世的大思想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湛学研究远不及王学研究兴盛,对湛若水生平事迹的编年考证也严重滞后。本书材料丰富,征引湛若水本人撰著十四种,其他相关文献三十二种。在此基础上对湛若水生平行实、著述做了详尽的编年,并纠正了前人考证的不少阙失。
薛龙春编著《王宠年谱》根据各种资料,对于谱主王宠一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考订与还原,依年编次。该书内容翔实,考证严谨,全面反映了王宠的生平、交游、仕宦、艺术创作、学术思想等,为迄今关于王宠资料的首次全面整理,其中不少资料系首次披露。本书不但对于王宠个案研究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于明代书法史及明代学人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的爱国学者,他在经学、史学、哲学、地理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通儒”之一。他不仅学问大,而且人格高,其屈原式的民族气节,尤为后人所景仰。梁启超曾五体投地地称其“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顾炎武的学问与其人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之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特殊的地位。 然而,顾炎武名气虽大,迄今为止人们对他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思想的研究,却远未深入。与学术界对于王(夫之)、黄(宗羲)二人的研究盛况相比,他是太遭受冷落了。综观本世纪以来有关顾氏的研究情况,人们主要是把他当作一个政治活动家来加以研究的,尤其是建国以来,这种研究更是带有宣传的性质,与之相应,有关研究论著则强半带有通
张国焘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张国焘,对于深化五四运动、党的创立时期、早期工人运动、大革命运动及革命根据地史、长征史的研究,都有直接的关系。 本书记述了张国焘1897年至1979年间的大事记。内容包括张国涛传记、张国涛年谱、张国涛著述目录以及张国涛研究资料索引四部分
朱自清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翻译、书信,年谱中一律记载,日记有选择地记载。所用资料,均按年月日顺序入谱。无日可考者系月,无月可考者系季,无季可考者系年。著译有写作日期者,按写作日期入谱,写作日期无可考者,按发表日期入谱。朱自清著作,稍有意义者,均作内容提要,对能说明其政治观点、思想状况、文艺主张、创作情形的资料,尽量引述原文,作忠实的历史记录。 为帮助人们了解朱自清一生活动,本书酌情收录一些同时代人的回忆和评论文字。
湛若水在明代中晚期曾是与王阳明并称于世的大思想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湛学研究远不及王学研究兴盛,对湛若水生平事迹的编年考证也严重滞后。本书材料丰富,征引湛若水本人撰著十四种,其他相关文献三十二种。在此基础上对湛若水生平行实、著述做了详尽的编年,并纠正了前人考证的不少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