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扁平插画因简洁明确、表意性强等特点而流行。本书首先介绍了扁平插画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绘制扁平插画的常用软件;然后通过一幅作品分享了从构思、绘制草图、绘制矢量稿、添加颜色到添加噪点肌理的完整创作过程;接着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男性、女性、老人与小孩等不同类型人物的绘制方法,以及植物、动物、物品等辅助元素的绘制方法;后通过两个案例介绍了场景的绘制方法。本书不注重软件操作,而着重讲解如何构思,如何寻找素材,以及如何创作,希望读者在学习后能够触类旁通,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本书适合设计专业和插画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已经从业的插画师学习与提高。
建筑效果图以其多视角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实的环境及对复杂细部的表现,迅速引起了设计师们的青睐,它为设计师、开发商及业主之间进行意见商榷、交流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张好的效果图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 《2012中国建筑表现X档案:办公建筑》精心挑选并收录了全球范围内建筑设计与建筑表现领域里的新力作,一页页翻阅开来,如同走进了一座关于建筑的艺术殿堂。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这里碰撞,具国际化的建筑作品在这里汇聚,的建筑表现手法在这里向你揭开一座座城市过去与未来的变幻。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她是全世界观众翘首以盼的现代舞大师; 她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魅力无穷、令人窒息的女神,费里尼和阿莫多瓦也为之倾倒,将她的舞作引入自己的影片。 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一的出口文化,因为世上无人像她这般写下辉煌的舞蹈史。这位当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学校的神童、以及当今身为乌珀塔尔的芭蕾总监的编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间排除万难,确立了这项舞蹈类型。如今,舞蹈剧场这个名词已和皮娜·鲍什的名字划上等号,无法分舍。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她
透纳是英国艺术史上的天才人物:14岁被皇家艺术学院破格录取,15岁参加学院年展,24岁成为最年轻的候补院士,27岁被正式任命为院士……年少成名让透纳得以尽情地创作,无须迫于社会约束在主题或风格上妥协,终其一生,无论是在画室里,还是在旅途中,从泰晤士河畔到欧洲大陆,他从未停下自己的画笔,靠一己之力提升了风景画在艺术界的地位,开辟了欧洲艺术的新时代。本书以一幅幅画作为路标,辅以透纳本人的信件、速写本和题诗,以及同行、评论家甚至反对者的话语,力求全方位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透纳。 透纳的作品不仅是画,更是艺术,让人可以为其生,为之死。――英国风景画大事约翰·康斯特布尔 透纳确实是世间擅长描绘山丘之美的人。――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 他们(透纳与康斯特布尔)是真正的改革者,能够摆脱风景画前辈的桎梏。我们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与人文内涵研究》内容共分为八章。一章概述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第二章从建筑围护构件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雨污再利用技术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中的绿色技术。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四、五章分别分析了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营建经验。第六章探讨了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语言,提出了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表达策略。第七、八章则分别论述了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建筑人文内涵的原则、理念及实践。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本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梁思成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摘了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力求改变通常的模式,从而较为活泼,也更具内涵。使一个人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三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篇幅的一篇,也是茨威格怀着强烈的激情写就的。一九一六年二月八日,他在致赫·黑塞的信中称,这本书凝聚着他三年的劳动和心血。 比起巴尔扎克,特别是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更富戏剧性,经历更为坎坷,命运也更残酷。茨威格把他六十年的生活看做是一场与命运之间的无休止的斗争并把自己对命运的操纵权交还给了命运:茨威格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成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是一个的矛盾产物,是人类中,也是艺术中的一个的二元论者。“淫欲产生纯洁,罪行产生,喜悦产生痛苦,而痛苦又产生喜悦。矛盾永远都是互相牵连的。他的世界横跨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在上帝和魔鬼之间。”茨威格用诗一样的语言对陀恩妥耶夫斯基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散文化而非学究式的论述,并把他的笔深深掘进俄罗斯这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