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辑录了三篇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和她参考的国徽及工艺美术设计等作品的图。 第二部分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的子女梁再冰女士和梁从诫先生纪念和回忆母亲的文章,并辑录了家属提供的林徽因先生一生各个时代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未曾发表过。 第三部分的几篇文章,一是吴良镛教授的纪念文章《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吴良镛先生是梁、林两位先生1946年秋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列约聘的位教师,在随后梁思成先生赴美离校期间,吴良镛先生协助林徽因先生操持建系的教学与行政工作:二是秦佑国教授撰《林徽因先生和国徽设计》,以翔实的档案资料论述了林徽因先生国徽设计中的历史功绩:常沙娜、钱美华等先生与纪念文章可与部分辑录的林徽因先生的文章相对照阅读。 第四、五部分是林徽因先生的同事郑孝燮、罗哲文等先生
赫尔穆特·雅各比的作品为20世纪下半叶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性记载。他的作品跨越20世纪60年代,这是“现代主义”垄断整个建筑业的年代。如果想学习当时美国先锋派建设设计的背景下为尚未完成的项目找到创新的想法,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翻查雅各比的绘画。如果没有雅各比的高超技术,许多建筑物不会得发建设。雅各比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可以预测建筑物建成后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说,他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诠释建筑效果和潜在的观念。本书的绘图所涉及的建筑历史展示了来自欧洲、美国、亚洲和海岸大利亚的一些当代建筑师的。
夏昌世,这位被誉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最重要的探索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之一的岭南建筑师,他重塑了岭南建筑的性格,敢于摆脱形而上的束缚,大胆探索强调本土化、技术和形式并重的建筑思路;他让岭南建筑在气候环境、空间概念和建筑形式上出现了三个大转变;他开启了岭南建筑现代主义的发展道路。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建筑作品本身,而且还在于建筑作品给后世带来的启迪。他如一个先驱,勇敢地在岭南建筑领域里前行开路,引导着一批批建筑师通过他开启的大门,去探索研究岭南建筑的发展之路。
黑川纪章,1934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是二战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他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提出的“从机械原理时代到生命原理时代”的命题为世界建筑学增添了新的一页。黑川纪章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日本文化体现在建筑上,他总是将传统遗产当作激励与促进创作的催化剂,从而使他在建筑传统内涵的表现上具有独特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这也正是其令人无法模仿的创作秘诀。
诺曼·福斯特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建筑大师之一。《诺曼·福斯特的作品与思想》选编了他本人近年来所发表的演讲、相关建筑评论家的评论,使大家能对福斯特的建筑创作思想有一定的了解。然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福斯特的建筑作品,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示了福斯特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 《诺曼·福斯特的作品与思想》适合于建筑设计工作者以及建筑院校师生阅读。
。。。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她是全世界观众翘首以盼的现代舞大师; 她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魅力无穷、令人窒息的女神,费里尼和阿莫多瓦也为之倾倒,将她的舞作引入自己的影片。 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一的出口文化,因为世上无人像她这般写下辉煌的舞蹈史。这位当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学校的神童、以及当今身为乌珀塔尔的芭蕾总监的编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间排除万难,确立了这项舞蹈类型。如今,舞蹈剧场这个名词已和皮娜·鲍什的名字划上等号,无法分舍。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她
透纳是英国艺术史上的天才人物:14岁被皇家艺术学院破格录取,15岁参加学院年展,24岁成为最年轻的候补院士,27岁被正式任命为院士……年少成名让透纳得以尽情地创作,无须迫于社会约束在主题或风格上妥协,终其一生,无论是在画室里,还是在旅途中,从泰晤士河畔到欧洲大陆,他从未停下自己的画笔,靠一己之力提升了风景画在艺术界的地位,开辟了欧洲艺术的新时代。本书以一幅幅画作为路标,辅以透纳本人的信件、速写本和题诗,以及同行、评论家甚至反对者的话语,力求全方位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透纳。 透纳的作品不仅是画,更是艺术,让人可以为其生,为之死。――英国风景画大事约翰·康斯特布尔 透纳确实是世间擅长描绘山丘之美的人。――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 他们(透纳与康斯特布尔)是真正的改革者,能够摆脱风景画前辈的桎梏。我们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以追踪贝尼尼本人、那个无保留的有血有肉的人为它最初的目标之一,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讲述他公共职业和家庭历史的里程碑。这样,《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就可以宣告成为部用英语展现出来的贝尼尼传记,同时也是自他于1680年去世之后,无论用哪种语言都非常罕见的一部传记。相信即使是最专业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传记中发现兴趣和价值。它不仅提出了其他贝尼尼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还次呈现了—用中文—的但尚未被广泛传播的档案发现。它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受20世纪后期贝尼尼生辰(1598年)和忌辰(1680年)纪念激发所产生的那些研究,而在新的世纪里,这些研究仍在全速发展着。在总结的发现并更新事实过程中,本传记推翻了几条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的关于贝尼尼的总结和被反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