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能够让孩子读懂的名画故事绘本。选取艺术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代表性的艺术作品,通过穿插同时期的作品、信件、日记、谜语等有趣多变的形式,介绍名画和有关画家的真实故事以及画家的风格。书中呈现了画家们的代表作品和创意作品,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美术画作变得简单有趣。通过展现名画中隐藏的天才画家那充满无限想像力的世界,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享受美术的同时,丰富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艺术情*。 讲述美术馆里没有的图画故事 美术馆和博物馆里的作品理解和记忆起来都很困难,而且也没有和名画有关的故事。在美术馆里只能看到名画作品,可是在《小小艺术家》里不仅能看到名画,还能看到和名画有关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记住这些名画,会成为孩子心中美好的回忆。 超越了
这是一部集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儿童艺术创意宝典。图案丰富可爱,颜色鲜艳美丽。漂亮的图画既可以吸引孩子动手操作,又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色彩、图形之美,丰富孩子的视觉艺术思维。实验材料随手可得,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美好,留给孩子无限大的想象空间。 好多读者都是《365个艺术创意》系列的热心粉丝,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在真正拿到这本书之前,先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365个艺术创意》这个系列3本书的特点: 《365个艺术创意》内容太丰富了,它将成为打开您和孩子 玩 艺术的 工具书 。包括创意绘画(手指画、吹画、棉纸画等)、纸艺、布艺手工、立体玩具制作、编织、粘贴、缝纫等多种形式的小游戏。365天,天天都玩新游戏,***超高! 《365个艺术创意Ⅱ》品质自然延续前一本的 优秀
“墨中国文化艺术启蒙·颜色里的中国画”,是一套中国艺术启蒙大系,也很适合亲子共读、及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成年人翻阅。由资深艺术教育推广人曾孜荣编著。这套书以“红、黄、蓝、绿”四个颜色为分类主题,共有《红》、《黄》、《蓝》、《绿》四册。是大师的色彩启蒙,3~6岁稀缺的人文艺术入门,讲述鲜活有趣的中国文化通识。90位文化艺术大家,以今日当下为坐标起点。从1600年前的东晋顾恺之,到1200年前唐代的张萱,到900年前北宋的宋徽宗,到300年前清代的石涛、郎世宁,到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历史里的中国艺术,开启孩子的审美启蒙之旅。
《创意美术》系列丛书分为3至6岁、6至10岁和11至16岁三个年龄段,可以作为幼儿园及中小学美术活动教材。 《幼儿创意美术》本册教材适合3至6岁幼儿美术活动使用。通过新奇有趣味的内容安排,疏解幼儿对绘画的畏惧心理,打通创造思维发展的*道闸门 。充分挖掘幼儿自身的绘画潜能,使幼儿学会用自己创造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感受。充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本教材中的课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筛选的,比较适合幼儿接受,具有教学的启发性、实用性特点。 《儿童创意美术》本册教材适合6至10岁儿童美术活动使用。课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和可接受性,将美术学科中的知识点渗透其中,充分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儿童建立初步的审美习惯和素养。本教
欧洲幼教专家和画家团队合力打造! 玩创意涂鸦,让孩子成为创意达人! 小猫手里拽了一只五颜六色的风筝。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大熊的胃口可真大啊。 请填满它的大嘴吧。 依样画葫芦式的绘画比较容易,但要发挥想象力、有创意地构图绘画就比较难了。在这本创意独特的涂鸦书中,想象力是位的 书中每个场景都附有一句启发性的话,能引导、激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去编织自己的故事,同时发挥创造力接着构造出完整的故事画面。既能开发智力,又可触发无穷的乐趣!
本书以活泼的、面向家庭的艺术资源引导孩子认识五十多位艺术大师和他们的作品。这座来自美国 艺术馆的珍宝库介绍了拉斐尔、伦勃朗、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亚历山大?考尔德等人的艺术作品,呈现了广泛的艺术风格和技法。每一章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包括研究大自然、观察日常生活、质疑传统、讲故事等,内容涵盖了众多艺术家、艺术媒介,以及不同 、不同时期的艺术品。除此之外,穿插其中的四十项创意活动能够激发孩子成为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的兴趣,例如:在埃德加?德加雕塑作品的启发下制作黏土雕像;模仿胡安?米罗学习绘画的经历,仅靠触摸来画出物体;效法达?芬奇的《吉内薇拉?班琪》,画一幅反映体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双面肖像画;以玛丽?卡萨特的画为主题创作一个故事等。这些项目由艺术馆教育工作者编写,他们有数
喜欢画图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借由画图来表现自我及展现想象的空间。画图对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很大。孩子在充满快乐的绘画中可以认识一些造型,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还可以增强对色彩的感觉,同时能练习手指及握笔的灵巧度,从而达到手、眼、脑的统合协调,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不可少的一种训练。 孩子在被父母称赞时是非常快乐的。孩子每做 完一页时,作为父母来一句, 画得很棒哦! 因为被夸奖及享受到完成作品的喜悦,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对专注做事的积极态度。如果孩子做错了,或做得不好,家长也千万不要责备,要以和善的态度让孩子再做一次,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信心与耐心。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