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我们今天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象形字大典》收录迄今为止学术界公认的古汉字约15000个,将新石器时期以来的陶文、契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帛书、竹木简牍直至隶书按照时代顺序,从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逐字进行讲解,并对古人、前人失准处进行客观分析和审慎校改。
《字典考正》被称为“工具书”,因为它是阅读典籍的工具。历史主要靠典籍来向下传播,没有典籍,就没有信史;所以,字典辞书也就成为历史传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体验丰厚,典籍也就浩如烟海。在重视典籍的时代,编字典自然是历代文人的一件盛事。汉语书面语是汉字记录的,所以字典从来都是“字本位”的,先设字头,编好字头,再论其下的形音义。表述形义也得用汉字,在没有拼音符号以前,连音都借助汉字来表述。那么多表达功能不同的汉字连在一起,在缺乏标点和编纂符号,又不改换字体字号的抄写和整体雕版印刷时代,一个字的错讹衍夺、几个字的倒反乱组,就会使一个或数个词条失真,有时甚至难以卒读。中国人编字典辞书,讲究的是搜集之功--同类型的字典,总要先吸收前人所搜集的资
女字是世界上的女性专用文字,流传在中国五岭地区的江永、道县、江华一带。自20世纪80年代媒体报道它以后,几大洲的一些学者,尤其是女士,对它产生了很大兴趣,纷纷前往当地访问、学习、收集资料。十几年来,时有电视、广播报道,召开过一些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些女书资料、女字汇和论文,就女字的结构、使用者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女字的起源、族属、价值、发展规律等诸方面,研究者的结论依然五花八门。 从1986年开始,我调查了五岭方言的一些点,向女书传人学习女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收集了500多篇(首)女书的原件、复印件、摹写件。经18年思考,从中整理出女字3400多个,编成遣部阐明字源、字形、字音、字义的《女汉字典》。下面先就女字、女书及其所写方言做概括地论述。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我们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汉英英汉环境工程词典》除收录环境工程的核心词汇外,还选择了给水排水、供热通风、化学工程、水文、气象、地质等方面常用到的词汇,共12507条。
本字典共收录五千二百六十二个常用汉字作为条目。每字先以古之[平水韵]注明其四声、韵次、平仄和韵部,再据《现代汉语词典》注出今音和今诗韵,并汇辑相关的连缀词语,采撷相关诗句,从而鉴赏了这个字在诗句使用中的美妙韵味,为研究古韵与今韵的变异和承传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本字典同时采用笔画检字法和汉语拼音检字法,又对条目采取统一编号,因而查字检索十分便捷。 本字典力举平水韵,平水韵,为唐宋诗人所实际运用,而后又一直具有[钦定]、[官韵]的性,故至今仍为广大传统格律诗爱好者所遵循。字典中,既引用古代诗人诗句,也选用现代诗人的格律诗诗例。这显示:传统的格律诗能古为今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因而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使用价值,并将为传统格律诗走进校园、走向社会,为传统格律诗的传承、发展和繁荣
《古籀汇编》汇集甲骨刻辞、钟鼎款识、周宣石鼓、秦汉吉金以及古玺、古陶、古币、古兵器各种文字,共约三千个单字,重文三万余个,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书。 籀文 又称 籀书 、 大篆 。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及秦统一六国后之文字称为 小篆 。编者认为 小篆 、 缪篆 均源于古籀,与古籀文相合,所以将本书定名为 古籀汇编 。
《现代汉语音典》是介绍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字典。《现代汉语音典》主要包括三部分:音典正文、基础与资源、MCSD。音典正文部分以汉语普通话无调音节为单位进行分节,重点展示了1600个音节。从发音特点、声学参数、韵律特征和频谱表现方面介绍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还给出了一些有关汉字拼写、音变调变、声学参数、频谱认读等的音声韵谱和区分辨正的提示。 基础与资源部分由14节组成,包括汉语语音基础、语言发声类型、言语处理入门、言语特征分析、汉语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注音,还包括同音词、多音字、儿化词和轻声词等一系列语料资源。 MC
《古籀汇编》汇集甲骨刻辞、钟鼎款识、周宣石鼓、秦汉吉金以及古玺、古陶、古币、古兵器各种文字,共约三千个单字,重文三万余个,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书。“籀文”又称“籀书”、“大篆”。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及秦统一六国后之文字称为“小篆”。编者认为“小篆”、“缪篆”均源于古籀,与古籀文相合,所以将本书定名为“古籀汇编”。
中国传统,有字典,没有词典。后来有词典了,可是只有小型词典,没有大型词典。后来有大型词典了,只有现代汉语的大型词典,没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综合编辑的大型词典。1986-1994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有史以来部包罗古今的汉语综合大型词典。 《汉语大词典》开始编辑于1975年,完成于1993年,历时十多年,收词目37万多条,分为12大卷,附索引一卷。编辑原则为“古今兼收,源流并重”。这是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和福建省五省一市400多位资深学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全新的开创。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是一部大型日汉双解辞书。以日本三省堂出版社的《辞林21》(以《大辞林》的数据库为基础的功能型辞书)为蓝本翻译而成。 收录17万余词条。除语文词汇外,还大量收录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时事等方面的百科词汇。 书后附日语汉语词汇的汉语拼音检索索引。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十分册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方言资料,编一部综合的汉语方言词典。分地方言词典与综合的汉语言词典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据前者确定音系,记录语料,参考后者补充词语,同时说明音系与前者不同处。分地方
《汉英英汉环境工程词典》除收录环境工程的核心词汇外,还选择了给水排水、供热通风、化学工程、水文、气象、地质等方面常用到的词汇,共12507条。
《古籀汇编》汇集甲骨刻辞、钟鼎款识、周宣石鼓、秦汉吉金以及古玺、古陶、古币、古兵器各种文字,共约三千个单字,重文三万余个,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书。 籀文 又称 籀书 、 大篆 。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及秦统一六国后之文字称为 小篆 。编者认为 小篆 、 缪篆 均源于古籀,与古籀文相合,所以将本书定名为 古籀汇编 。
1957年秋,毛泽东同志接受舒新城倡议,决定修订《辞海》,并把此项任务交给上海。时中华书局已迁北京,遂于1958年春在上海建立专门的编辑出版机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舒新城、杭苇先后主持其事。1959年6月,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任主任(主编),罗竹风等任副主任(副主编)。舒新城于1960年逝世,陈望道于1961年继任主任(主编)。在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下,《辞海》(未定稿)于1965年4月由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出版(内部发行),是为第二版。“未定稿”对第一版《辞海》作了系统改造,名曰修订,实属重编。
本书共收成语18000余条,酌情收列少量熟语。对每条成语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说明,包括注音、释义、出处、例句、近义、反义、辨析、提示、用法、连用等。通过援引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著作,揭示成语的本源,阐释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流变,提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范例。配有900余幅诠释成语内涵的精美插图,具有的欣赏价值。
初版名为《实用汉英翻译词典》,曾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现经十五年不断扩容、反复修订,更名为《汉英翻译大词典》,既突出汉英翻译实践之重点,又兼顾第二汉语教学之刚需。收词以译法多变的普通词语为主,广收习语、成语及新词,兼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用语,共约7万条。译释以助升汉译英实际效果为导向,融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翻译学知识于一体,力求更为适用。所有词目均先标明词性,再给出相应译法。同一词目若有多种词性,则逐一列出,分别加以译释。精心选配实际译例,并专备不含对应词的活译、巧译,置于◇之后,以利拓宽译路,达意传神。增设“用法与辨析”栏目,简要介绍英语词语之细微区别及用法要点,以便译者正确选用。配有多种特色附录,与词典正文相辅相成,便于领略中国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重要信息。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