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是从1数到100,不是加减运算,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看事物的角度,是可以用在各种学科和问题上的。 这套书不教孩子数数、背公式,也不用求“标准答案”,而是由两个小矮人带着孩子折纸、画画、走迷宫……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故事,引导孩子探索数学原理和概念的由来,潜移默化中把比较与分类、观察与实验、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教给孩子,让孩子真正理解数学。 01《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1》 第-一章:不是一伙的(背后的数学概念:集合与分类) 这里有很多个方块和一个圆,谁和大家“不是一伙的”?在同一页中找不到同类的,我们就叫它“不是一伙的”。分类的条件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西瓜、柠檬、樱桃、苹果、橘子……开动脑筋想一想,哪种水果和其他“不是一伙的”?也许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章:魔力药水(背后的数学概念:
看文物、游博物馆,不能只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读完《那爷爷讲国宝的故事》,成为不了专业讲解员,也能对着文物讲个一二三。它用贴合孩子的认知经验的方式来讲述,从日常的生活、身边随处可以见的事物入手,由浅入深,一步步带读者了解文物知识,从自家的餐桌联系到古人的饮食,从一块红烧肉联系到精美的玉器。书中包含600幅全彩插图,原汁原味呈现了文物的本貌。能够让小读者在故事中认识国宝,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走进古人生活、培养审美趣味。分册简介:《青铜器》听说“豆”等于现在的高脚碗?“鬲”是古人的锅?洗手偏用这浅浅的“盘”?青铜器的世界好难懂,鸟纹、龙纹、人纹还有让人念都不会念的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那爷爷在书中创作了小琳、小闻一家。在去博物馆的日子里,面对两位小朋友问不完的问题,爸爸妈妈总有好对策。
《封神传》 《封神传》是一部好玩的神魔小说,它通过幻想的姜子牙封神故事,讲述了武王伐纣的事件,展现出仁义战胜残暴、公理战胜强权的历史必然。这部书塑造了姜子牙、哪吒、苏妲己等人物形象,以优美的幻想,虚构出一个奇特的神魔世界。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流传极广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生活在高压统治的清朝初年,他将满腔愤世嫉俗的感情,寄托于狐鬼花妖的故事,把清代社会的生活面貌活生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里的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层次井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通过清代知识分子种种生存境遇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以锋利、辛辣的笔调,严厉批评了科举制度,讽刺追名逐利的名士,也指斥旧礼教的虚伪害人,揭露了官场的腐化贪污。这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