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中国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350年;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的出生还早一个甲子;中国解决计算经度的问题,远远领先欧洲三个世纪。过去的历史课本都可以扔了,过去学的也可以遗忘,因为这本书可能会改写一切。爆炸性的内容,颠覆既有认知。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其中不乏150米长的巨舰。中国船队如同海上仙山,阵容最浩大时各种船舰达100余艘,各类人员28000余名。其出航的目的为“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 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本书作者的
《素书》问世于公元前约230年秦末汉初,而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公元317年―419年的东晋年间。 n《素书》与《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孙子》等古籍经典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园中的瑰宝。 n《素书》是一部治国理政的专著,全书文字不多,总共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大部采用看似通俗简易而内涵又十分精深的格言警语,对执政者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执政为民,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善始善终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故世人称之为“奇书”。 n作者在对《素书》的解读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引经据典,旁证博引,逐字逐句,深耕细作,耐心细致地进行挖掘,竭力恢复原作原意。 n通过解读,作者再次掀开了《素书》研究的幕幔,对广大读者,以及《素书》研究者正确理解、深入研究、广泛应用《素书》内容,或许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n该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书中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
《泊下的记忆:利物浦老上海海员口述史》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实记录这一特殊群体特殊历史的著作。一度有几千人的利物浦老上海海员社团,曾是欧洲最早、的华人团体。二战期间,这一团体的成员都做过海员并为英国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服务,随后他们在利物浦定居并生儿育女。这些人曲折漂泊的人生经历可与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华人移民史、世界航运史相印证。可以说,他们就是见证了世界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书中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
《兵仙:楚汉风云中的韩信》以韩信为切入点,通过对韩信的家世、成名、在楚汉战争中大显身手及封侯后在政治斗争中去世等,通过选择典型性的场面还原了秦末楚汉战争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展现了在宏阔的历史场景中的英雄群像及韩信的“兵仙”形象。
《漂泊航程:历史长河中的明清之旅》介绍了今天我们不可能是从严格意义上来总结20世纪最后20年的学术史,有学者提议把“学术思潮”作为话头,看看是怎么“运动”过来的,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然而,我不想掩饰我的不安。在历史学界,有一种习见,还没有到达足够“沉淀”程度的历史,不要碰它。历史的审视,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深度;审视的清晰度往往是与历史时间的深度成正比。离地面太浅,是打不出清冽的泉水来的。因此,今天的议论,大概很难说得上是学术史的总结,最多也只是对近事的一种回忆式的聚谈,而且必然夹杂着我们自身带来的“主观偏好”。
成都平原地理环境与水系形成;成都平原治水历史与治水丰碑;古蜀文明与河流文化;川西林盘与河流聚落;流淌的无墙博物馆;抢先发售定制整理成都河流大事记;古代与现代人与河流的生动故事;丰富的河流游览、湿地观光、滨水古镇、观花观鸟等导览;海量河流示意图、精彩图片、手绘图。
西方已明显强于我们两个世纪,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始终优于我们。事实上,近2500年来,我们至少在前2000年领先于西方。 历史是一块山地,不是平面,更非直线。院士的父母也许是文盲,富豪的儿女可能沦为乞丐。因贫困而怪罪祖宗,那叫无能;辱骂祖宗,则是不肖。强者之路,是以赶超为目的,应认真研究强者,并挺直腰板、不卑不亢地学习强者,以实现自身的真正强大,而不是以奴才心态,卑微地模仿,并一味美化强者。 《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西方文明的独特视角,透过这一视角,相信大家会对西方文明有个全面了解,并对我们自己的文明怀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