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丛的翻译和出版,正是我们继续国内学术界努力的新尝试,本丛书旨在选择现、当代西方政治学的经典和名著予以翻译出版,为进一步译介西方政治学并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丛书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哲学、国际动态学,制度与文化、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等。
中国作为内陆欧亚的大国,其历史进程从一开始就和内陆欧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只要注意到历代王朝的创建者中有一半以上有内陆欧亚渊源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可以说,今后中国史研究要有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内陆欧亚史研究的进展。 ???古代内陆欧亚对于古代中外关系史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古代中国与位于它东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陆的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无疑是古代中外关系史最主要的篇章,丽只有通过研究5内陆欧亚史,才能真正把握之。 ???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既饶有学术趣味,也是加深睦邻关系。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由此可见,我国深入开展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责无旁贷。 ???为了联合全国内陆欧亚学的研究力量,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内
本书以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文官制度的变迁为基础,全面勾勒了美国文官群体发展演变的轨迹,着重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对美国文官群体的政府角色和阶级阶层属性进行了定位阐释与分析。这是近年来国内系统研究美国文官这一特殊白领职业群体的一部重要著作,具相当之学术价值。
农官,顾名思义,是管理农事的官员。古代农业行政范围很广,涉及劝农、屯田、营田、仓储、田赋、农田、农户、水利、赈济等不同事务。凡职掌这些事务的官员,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农官或农政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政府对于农业的组织管理大都相当重视。设官置职管理农桑,并以其成绩优劣来考核政绩,是中国古代国家鼓励和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农官制度始终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研究对象是1898年德国强租开埠到1922年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回的二十四年间青岛早期的历史。作者尝试摆脱传统城市史的研究范围与方法,一方面运用行政管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城市地理学以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多视角、全方位地阐释在青岛百年城市发展史中具有奠基作用的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将城市研究的视野拓宽,把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进程置于青岛城市腹地这一更广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时空中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青岛城市现代化的特点。
此书为龚延明教授25年来中国古代(侧重于宋代)职官科举制度研究方面的论集,收集了作者有关职官科举研究的主要成果,代表了他在职官科举研究方面的成就。共收论文43篇,按内容分为四编:编官职研究,20篇;第二编科举制研究,7篇;第三编职官科举与文献制度考论,10篇;第四编有关职官科举著作书评,6篇。 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是作者近二十五年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论文集。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闯入我的生命,居然成为我的生命礼现的重要内容,这確是这年轻時未曾做过的梦。年轻时的梦,想做一个诗人。许是缺乏诗人必僃的天分与才华,我终究未能成为“时代的號角”。 關于职官制度研究的论文,本书编官制研究中,共二十篇。除了两篇有等发表外,其余十八篇均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杭州大学学报》、《
一、本书利用《尹湾汉墓简牍》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之官文书释文,以考证汉代官制与地理。释文所用之符号,完全参照。 二、《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不附各条号码,甚不方便使用。今每条释文加一号码:前一数字为《尹湾汉墓简牍》之页码,后一数字为该条释文在该页之次序数。如82-3表示该条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2页之第3条。 本书引用《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以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最多。部分章节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每条释文除页码及在该页之次序数外,再加一括号号码,括号中之数字为《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释文之先后顺序号。如86-5(18)表示该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6页之第5条、《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之第18条。 三、本书征引文献,于内文及注释仅注明作者、书名(或论文之篇名)、征引之页码。另于书
为了展示与总结南京大学的学术成果,反映南京大学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和传统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新生学术力量的成长,我社推出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博士文丛),每年出版一批,内容涵盖了哲学、经济、文学、法学、历史、美学、编辑学、气象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大学学术研究水平,体现了南京大学的学科特点。现第六批出版在即。遵学校指示,即日起开始申报第七批南京大学学术文库系列丛书(包括《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南京大学博士文丛》二种)。为保证《丛书》的学术质量和持续出版,《丛书》专设编委会主持申报、评议、入选工作,坚学术质量、公平公开、规范运作的原则,力求入选项目能达到南京大学水平,居于学科前沿地位。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次复杂的国际事件,也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
本书为我国历史学家朱杰勤教授为“东南亚华侨史”课程所写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全书根据东南亚华侨社会活动的重大事实,由古到今顺序论述,从汉代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时期。此次新版又附加“华侨史研究文集”(外一种),论述东南亚、欧美华侨的经济状况、政治斗争、历史作用及重要人物等具体问题,是研究中外交通史、中国国际关系史、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史、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具工具书性质,因此命名为“研究手册”。本书的部分为“美国国会:实践和理论评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力争在消化理解了美国国会学者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国会政治的基本问题加以评述。在这个意义上,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美国国会研究的研究性评述,而不仅仅是关于美国国会的一般性知识介绍。第二部分介绍10届美国国会议员。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本身工具书性与实用性特征。我们按照州英文名称字母和各州众议员选取的顺序,逐个介绍100位参议员、435位众议员以及5位无投票权代表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了解国会议员的组织构成、行为特点等提供准确的资料和信息。本书的附录中,我们报告了一些对了解国会和议员有用的资源和工具。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研究中国、日本、韩国古代关系史的结晶,涉及政治史、文化史及文献学、文物考古等领域。全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