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采用双栏式习题化设计。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在练习中实现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
本书是阐述对外宣传和传播,从而为建构全球化背景下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而着力打造的一部专著。 本书在对外宣传与传播规律的探讨方面,提出了独到的新见解,如,必须“树立全球传播的新观念”、 “新闻传媒建构国家形象的策略”、 “建设高信度、高质量的对外传播体系”等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对外宣传和传播的改革,对于高校新闻传播系科“国际传播”课程的开设、课题的研究,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等等,都提供了极好的学术和理论的支持。 它与《畸变的媒体》 (李希光著)、 《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 (顾潜著)、 《当代对外传播》 (郭可著)等构成了“全球传播”丛书,既是这个领域的学术专著,也是“国际传播”课程的导向性教材。
2007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发表70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这“三论”的发表,200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思想研究分会即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山东省青州市联合举办了第十四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探讨毛泽东的“三论”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本书是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入文章76篇,大致按主题归为四组,并以两篇研究综述和一篇会议闭幕词作结。限于篇幅,收入本论文集的文章大多作了删节和处理。
作者这本书是一九九五年出版,献给一二·九运动六十周年。真是光阴似箭,转瞬十年过去,现在已是一 二·九运动七十周年了。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同学,而今还健在的,已经不很多了。作者作为一个幸存者,能够拿什么来纪念一二·九、献给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呢?业已年逾九旬的我,想做的事很多,而能够做到的却很少了。无奈中想到,最近还有人来向我要这本书,而我已无书可送,书店里也已售完。当时作者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因此想到,何不把这本书再版,趁此机会 ,加进我另外几篇文章和一些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这样,作者又一次怀着惭愧的心情把这本再版的书献给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同时,也作为留给作者的家人、亲友和后代的一份纪念吧。
本书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 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例如,有不同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领土与能源争端的问题等。 作者还选取一些侧面对中日两国进行了比较,其中主要是对中日两国的发展目标及实力、两国的民族主义、两国的地区认同、两国的政治文化以及两国在地区合作问题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下卷主要包括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到近现代法西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流变。该书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自1937年问世后,就被西方许多国家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参考书,在我国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根据修订版译出的全新中文本,在学术规范等诸多方面较之旧译本均有提高。
本书收录了世界学者萨米尔·阿明的两部著作《自由主义病毒》和《欧洲中心论批判》。作者对当前欧美的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自由主义社会状态下日益严重的贫困化和两极分化现象;作者还从宗教、社会发展等多个角度对欧洲中心论进行了批判,力求用非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叙述亚、非、拉国家及地区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基于一种对生态学、人类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本书系统追溯了我们社会中相互冲突性的自由与支配遗产——从人类文化的最初显现到当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作者认为,环境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衰败,始于人类等级制地组织其自身的那一时刻。换句话说,在等级制被废除和人类创建一种更明智、可持续和平等的社会结构之前,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将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