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韩国从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末劳工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文化和政治给代产业工人带来的冲击和他们的斗争模式。 《韩国工人》展现了一部令人着迷的历史。描述了发展中国家一种战斗性的工人运动在克服不利的文化和的工作条件的同时形成阶级意识的过程。同时,具海根恰逢其时的分析也向我们展示,随着向民主制度的过渡,新的大韩劳动组合协议会在政治上的成功,同时伴随着集体认同发生某种程度的削弱。 由于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充分了解,具海根对现代韩国的阶级形成作出了分析敏锐且体察入微、富有同情心的论述。由此,他对学术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令世界各地有关的劳工运动活动家和研究人员很感兴趣。
在世纪之交,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相互促进,加速发展,国际风去更加复杂多变,世界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也进入的大调整时期。本书中心突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且史料翔实、行文流畅、语言简洁、朴实,夹叙夹议、一气呵成,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这在年轻学者尤其难能可贵。本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为研究起点,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为研究重点,通过大量收集、分析、研究美国近年解密的官方档案、有关决策人物的回忆录等,并参照中、朝、韩、俄等国的有关资料及各方当事人的评述、回忆录,广泛吸收外研究成果,并通过纵、横向比较、分析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差异等情况。
本书对中国历史上的皇权主义与王权主义、君权主义做了政治形态性区别,并对皇权主义在后战国时代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此分析有五个特点:其一,时间上限定于秦汉之际,约七十年。其二,方法上采用历史、制度、实践三者的技术分析方法,从而表明皇权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皇权意识形态的自觉建构。其三,在论域上拓展出思想共训层面,从而使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更具客观性。其四,在结构上的皇权主义把握为一个整体。其五,在观点上提出并论证了“天高皇帝近”的命题。
冷战史研究在国际已开展有多年,成果也颇丰,但中国学者以此为专题出版专门学刊还是头一回。书中内容主要分为研究论文、档案刊布和书评三部分,除着重以国际冷战史为重心外,研究论文还会侧重于冷战期间中国外交、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以考察国际冷战对中部事务与对外政策的影响。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本书档案文献丰富多彩,既有关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是如何出台的俄国解密档案,又有涉及1956年10月波兰危机与中国关系的波兰解密档案,这些档案的发表,为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资料。
紧扣浙江考试 讲练分册 简单实用 学考冲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这种正义性,大大提高了胜利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最终是胜利,无疑还要依靠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里就有一个统一战线问题,即如何保护和发展自己、孤立和瓦解敌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总结的那样,“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而在革命年代和非法环境下,想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先有坚强的地下党组织,才能做好统一战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