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展示给大家,教师们如何运用他们学科上的经验去帮助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联系上自身的背景知识,在这样的进程中发展学习策略并成为思想成熟、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并最终足以胜任工作的人。正如以下章节将要阐述的,真正的阅读能力是由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历程贯穿起来所形成的整体的最终成果。
情境教育是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历经30多年的实践探索.概括归纳出的一条促进儿童素质垒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主张用艺术的直观结合语言描绘刨没优化的情境,激起儿童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基兰·伊根认知工具理论课堂应用研究》中除了对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对本土化问题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预设性理论框架。我曾经设想根据中国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建构一种具有包容性、选择性的基于认知工具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尽管我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根据情况提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工具(原则),力图实现认知工具理论的语境转换,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相信: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唤醒教师的创造意识,激活他们的生命活力,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不应仅仅满足于直接告诉他们怎样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这些认知工具一旦被老师们(包括师范生)理解并被吸收整合进他们的教学经验之中,似乎就获
书为陈洪绶小品集。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后号老莲,又名胥岸,号小净名、悔迟等,诸暨人,一生仕途坎坷,终寄情于丹青。自幼师从蓝瑛、孙枤,后与蓝瑛、丁云鹏、吴彬同被称为“明末四大怪杰”。 陈洪绶天赋秉异、善学好饮,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学、无一不精。他通晓鸟兽草木,能辨律历四时,其风格变幻无穷,早年遒劲方刚,晚年师古出新、浑然天成,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独领风骚、卓尔不群。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罗聘、任熊、任伯年、谢稚柳等辈皆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