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方式的教学都必须在反思中前进,教学的奥秘在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遵循学生自主建构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然而,课堂教学能否从传统的教学状态中突围,是情境体验教学研究的实践切入点。本书是作者八年来从事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与升华。本书的宗旨在于为实现课堂教学对主体自由的真正释放,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智慧,建构生命的智慧。
《革新的课程领导》(第二版)是一本走在课程理论研究前沿的力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通过探究而不断成行的教育理念,描绘了旨在培养人的多元素养和创造民主的学校共同体的课程领导之愿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作者设想了一种革新的课程领导,这种课程领导拒斥控制、效率、标准、权威等传统观念,倡导民主参与、反思性探究、多元素养教育、学校共同体发展、合作对话、权力分享等革新的课程领导理念。
这套丛书的定位在展现“成长”。书中最感人的也是这些新生代教师回忆各自成长过程的部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却又有共通之处,我看主要是这么几点。是都很有朝气,有理想,以教师为“志业”。在当今比较浮躁和势利的时代,年轻人好像都不怎么喜欢谈理想,愿意把当中小学老师作为毕生追求的人也少了。而这批教师几乎全都觉得当老师是值得骄傲的亭,这不只是“稻粱谋”的职业,更是一种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生命意义的“志业”。尽管在一线当老师比较艰苦,很多人陷于职业性疲倦,但这些者有理想的导引,又能在“志业”中享受成就感,不管多难都始终保持高扬的精神。蒋军晶编著的《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是该套书之一。
本套丛书共5册,包括《邓宝剑》《虞晓勇》《李洪智》《倪文东》《秦永龙》。
近两年,评价的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和评价的改革,许多教师希望了解和运用新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这使我们想到应该向教师们系统地介绍评价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以及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便教师了解评价并参与评价的改革。有些地区的教师已经行动起来,并且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此,我们编写了两本小册子:《任务型语言教学》与《英语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同时,我们去浙江、江苏和深圳等地听课并采访教师、学生和家长,还拍摄了一些任务型教学和评价的课堂教学录象。在听课和采访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应与任务型教学和评价改革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他们的实践表明,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增加新的评价内容,如行为表现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当前,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都已形成市场,但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性研究则不足。而我国广大教师又迫切需要操作性比较强的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书籍。鉴于以上考虑,本套丛书以教师为主要阅读对象,内容实用,语言通俗易懂;紧扣当前中国课程开发的实际,能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有可操作性和可模仿性,教师看完后能直接用于课程开发的实践。
《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辑)》,本辑重点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大众化以来,中国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战略变革、治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服务支持、产学合作等各方面。
本书呈现了18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在时代洪流和社会变迁中的教师生涯与生命故事。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的成功与挫折,一路怀着为了乡村孩子,为了乡村未来,以及为国家做贡献的朴素情感,在艰苦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地建设着一所所乡村学校,呵护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在我国追求现代化而或多或少忽视农村教育的时候,是他们支撑起中国乡村的基础教育,并为乡村乃至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是一本关注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的著作。本书的编著者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M.P.Driscoll,她曾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M.Gagne合作出版过《教学中的学习要义》,并曾主编过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学生中心取向的课堂实践》等教材。本书译自出版的原书第2版。作者在简要回顾学习的哲学认识论基础和早期的学习理论观点后,从学习与行为、学习与认知、学习与发展、学习与生理、学习与动机、学习与教学等六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理论的不同层面。作者不仅介绍了心理学历史上对教学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如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等),尤其重点阐述了正在兴起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习理论(如情境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建构学习理论等),而且通过
本书由张延明教授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精选美国教育领导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相关论述,编译而成。
本书引用了一部分杭州市第十一中学和杭州市胜利小学的课题研究成果;也引用了一些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书与其他国内关于合作学习应用的书相比,固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我们并没有打算对国内的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评头论足;我们引用了一些国外的资料,但可能仍属于一孔之见。我们这本书是以总结梳理自己的观点和实践尝试,介绍国外的部分合作学习研究成果为主。我们希望从合作学习设计这一新的视角来梳理我们的经验。教学设计比单纯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更管用,因为它考虑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不仅需要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更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让人走得远”的教学不把传授系统知识视为教学的本质,而是创造条件,让人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持续的知识探究中发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个性。教师在持续研究学生的理解并与学生合作探究知识和生活的过程中发展教学知识和专业素养。这样的教学以创造新知为特点,是谓“研究性教学论”。
本书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实践价值高,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的纠偏功能、解释功能和高效功能,对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纠正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诸多不当做法,具有意义。本书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本专科生、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和语文教育研究者阅读。针对汉语言文字规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以及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亟须有与语文课程改革相应的操作手段的现实需要,本书结合生动的案例,探讨了语境教学原理,创造性地阐述了语境教学特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操作程序、语境教学方法、语境学习法、语境备课法和语境评价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手段,并对语文教育领域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作出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问卷编制指导》问卷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重要工具。《问卷编制指导》就是专门针对学校教育研究而撰写的指导教师如何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的一本工具书。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问卷编制的基本原理、规则、方法与程序,引导读者学会如何编写问题、构建问卷、评估问卷质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报告。
《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全篇以“问题”为线索,从导入、行动到解答教师一步步实现“问题化学习”,使研究中的理论、理念首先在《行动手册》的编写体例、文字呈现上得以完整的体现,也让读者从拿到《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的一开始,在形式上就对“问题化学习”形成感性认识。《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行动部分和总结部分。
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年轻时做过教师,在美国有大量崇拜者和追随者。他的一系列畅销书改变了美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窘迫处境,为数百万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开辟了成功交流的有效途径。 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师协会推荐为教师书;在我国台湾出版后,曾被许多学校当课本教材使用。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薛瑞萍所著的《把世界带进教室——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收录了作者近期的演讲文章,围绕儿童诵读、儿童母语学习、儿童阅读的主题,展开对学校教育的讨论,探讨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本书适合老师和家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