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以其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呈现为一个多样统一的意象世界。这种功能渗透或融入科学活动,有助于科学认识真理。审美把握事物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作为科学认知的点起,从多样化的现象中去寻找事物的因果秩序,审美把握表式的统一性,可以有助于科学直接认识真理的实在性,因为直理作为因果实在总与一定形式结构秩序相关联。艺术审美与科学认识可以相融不悖。审美作为创造形式活动,培养和锻炼人们对形式的自由直观、操作和制造能力,融入或转化为技艺和技术,构成物质性的自由造形力量,从而实际创造一个审美的物质文化世界。 艺术教育审美效应落实在个体素质的陶治和塑造,使个体素质走向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落实在群体素南的陶治与建构,使社会群体和谐有序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和
本书中所有的艺术理念、指导程序以及教学实例均来自于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针对由实习美术教师和小学教师授课的各个层次的学生,并已经过实践检验。这些理念、程序和实例源自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源自对世界各地的画廊、博物馆和美术课堂的观摩,也源自同学们慷慨分享的个人美术作品。 本书的两个主要功用是:一、学习艺术;二、创作艺术。本书旨在满足广大朱来小学教师、未来美术教师、实践课教师、小学管理者、学校董事会成员、学生父母,以及千千万万在艺术之路上求索并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书中的信息阐述了如何规划学生的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本书阐释了如何将艺术传授给学生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条直接的、可行的途径。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中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演进》,本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可与其对应。全书深入细致地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至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细数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代直到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清末、民国、国民政府以及根据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从中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途径。
本书内容丰富而全面,是我国教育管理著作中第四种类型的代表作,是一部力作。全书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由基础理论研究、体制和政策法规研究、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研究、实务研究板块组成;在研究方法上,认为应强化“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等新兴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内容,都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是当前一般教育管理著作中鲜有的。
本书在反思传统课程设计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方式,即逆向设计。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较,这种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使课程的设计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为了切实实现这一目标,本书深入探讨了“理解”的表现及内在含义,详细阐释了促进和评价“理解”的程序、标准及方式。 本书的两位作者均是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书是阐述的课程设计理论与相庆的评价模式,立足于现实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提出的措施具体可行,可作为教学实践线的教师提供现实指导。全书集理论的学刻、新颖与实践可操作性为一体,对丰富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指导现实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有着不容替代的价值。
《音乐教育原理(第2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增加了大约40%的新材料,全书的容量扩大了10%。该书原来的范围也有所拓展,吸纳了诸如80年代以来的教育危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家在危机中》等报告,以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多元主义的日益增强的呼唤,还有教育心理学的新的观点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本书拟从一个园长成长的视角,呈现园长在教育管理和研究上的历程。力图从课程改革、儿童发展、和一个管理者专业素养养成的视角,立体呈现作为园长在教学管理和研究上的专业、站位。 靠前章 基于作者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从管理的观念、教师的培养和课程的管理支持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分享了每个成长阶段对管理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 第二章 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作者专业研究历程中的几个时段,分别就教学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的阐述。 第三章 从作者个人成长的角度传递一种理念,作为园长要更多跨界、跨领域的学习。
该书分为三章:游戏设计、游戏化教学实录、语文游戏教学设计。游戏设计包括游戏目的、适用范围、游戏准备、游戏流程、方法变通等;游戏化教学实录,呈现的是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时,师生的对话与活动记录;语文游戏教学设计,则是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不传统的方法,也有游戏化学习环节,呈现是完整的课堂设计。游戏内容涵盖拼音游戏、字词游戏、句式游戏、标点游戏等。从书的布局来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书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本指向实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