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不寻常的历史教育著作,全书56个教学案例涉及31位教师和学生作者,并呈现出一幅视野广阔且色彩斑斓的历史教学新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找不到艰涩的理论,可是你会随处沐浴理论之光;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精彩,可是你会觉得书中的教学设计顺理成章。 本书无一处要与传统的历史教学做主观上的决裂,但它的确无一处与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相提并论。把有人性的历史教育放在了位,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上都得到自然的释放,这便是本书力图追求和凸显的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从关注写作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关注学生写作学习需求的满足。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写作教学应当具备“规模小,容量少,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等特征。本书从写作的情境化特征、非线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特征分析了建构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学习理论和课程教学理论等方面为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建构寻求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写作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微型化写作教学具有聚焦具体问题、满足具体需求的特点,其核心是对写作学情的关注。全书主体章节分别研究写作学情的探测与分析,微型化写作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开发,学习支架的设置以及微型化写作教学组织等内容。
本书是孙绍振先生数十年文本解读理论及细读范本的集大成之作,共分 “理论批判篇”与“经典文本解读篇”两部分。上篇在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前沿的学理基础上,以中西互补为原则,系统建构了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文本细读理论;下篇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细读的分析文章,这些文章深入浅出,既在文学评论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也对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细读方法与文本赏析范本相结合,语文教师既能从中学到方法,提高赏读技巧,又能参照赏读范本学以致用,提高阅读教学设计及授课水平。
《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是一本实用性著作,将解释研究实例(考试数据)、介绍统计学原理、方法与讲解计算机统计软件使用、解读输出结果相结合。 本书的特色体现在: 以考试数据统计分析所关注的实际问题为主线。每一章的章名就是本章统计分析和解释所关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到第十五章的引言中还介绍了本章所关注的具体情景。 注重介绍考试数据统计分析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每一章都介绍了本章考试数据统计分析所涉及的统计学概念,所基于的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使读者能够读懂计算机统计软件的输出结果。 强调考试数据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研究实例均来自于教育领域,涉及考试结果、问卷调查以及教学实验等,对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都与实际教育考试或调查分析相联系。 注重介绍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对考试数据进行统
《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性。他把语文教学的境界提升到人生发展的高度。他在将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同时,提出了体验性、关联性和公度性三个原理。在《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中,王元华实事求是地面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举出很多教学的实例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没有回避。
这本书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物竞天择”及“弱肉强食”法则冲击下“救亡一启蒙”交替演化至2l世纪,由当代学者撰写的一本关于跨学科教育之书,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的教育由知道(学习知识)而“知”“道”的跨学科教育之书。作为当代中国主张跨学科教育的一人,作为以讲究道德的经济学家,作者以《文字的代价》一文振聋发聩地指出当今人类教育严重同时也是被忽略的问题:智慧被知识取代,人格被物欲置换。在给中国一家试图践行跨学科教育理念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校领导的信中,作者说明:跨学科教育,其实就是早期儒家与当代西方的教育的和合,只不过为凸显当代大学的分科制度对人类心性自由的极大限制与摧残,我们将教育之道特别表述为“跨学科”的教育。跨学科教育,开宗明义,以“道德情操”为首要问题,以“社会问题”为首要问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晶,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学术专著。作者立足课堂,坚守儿童立场和语文立人导向,以实践者兼研究者的身份,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大量课例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和操作要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构建了既有形式上的语言听说读写,又有内涵上的精神价值高位引领的、动态的、立体的主题教学体系,探索了怎样更好地为塑造核心价值观服务,如何形成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等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目标、主题选择原则、教学内容、实施策略、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配以大量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思
唐晓云创作的《十堂作文课》按照十堂作文课的结构,从观察、选材、审题、修改,到创造性作文、应用文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述。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了多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在一问一答、讲讲练练中,引出话题,与学生做谈话式交流,以激发青少年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本书收录我国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有代表性的数学教育论文和论著节选29篇,涉及数学教育的论述,数学与数学史的论述,中小学数学课本及课外读物,国外书籍译述,为有关数学教育论著所作的序文等五个方面。本书还提供了钟先生的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以及钟善基先生访谈录。此书是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献,是广大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数学教育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的文献,也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为历史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顺应时代需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探讨,其思想之敏锐,观点之新颖,论证之深刻,为著作所不多见,读后使人耳目一新。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立体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的有关规律。全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构成。导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的意义,它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作了概要的分析。章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进行了界定,并对它的特征、类型及产生与发展作了概述。第二章探讨接受何以可能,对接受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以及功能性系统进行分析。第三章研究了接受客体系统、接受媒介系统、接受环境系统的特征及其结构与功能。第四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过程。第五章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生理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第六章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评价与优
说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加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演示,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它可以较全面地衡量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能较好地检查、考核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熟悉与理解程度;它能促使教师学理论、学业务,提高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理论水平,促进教师表达、写作、普通话、书写等多方面基本功的提高。重视搞好说课活动,对整个教学教研工作也有推动促进作用。因此,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说课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本书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六年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的戏剧天性,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进行编写,共包含十二个单元,收录十二个经典的中西方童话故事,以及由其改编的童话剧剧本。低、中、高各年段收录四个中西方童话故事,务求通过各单元内丰富的体验式戏剧活动,拓宽学生的戏剧视野。
任何一种理论探索和理论建构,都不可能是无疵的。《语文教育文化学》对语文教育文化学理论结构的探索也分明显露出一些疵痕,在许多方面存有不成熟的缺憾,如表象与感性、狭隘与生硬等等。其中,有些论题的阐释过程处在不甚自觉的状态中,有些论题的论证分析显得不够充分、苍白无力。作为执著投入语文教育文化学理论探索与建构的学人,我们能够正视自己作品的缺憾,并以积极的进取姿态,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进而化解缺憾,追求。
2001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可以被看成为《21世纪数学教育探索丛书·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所包含的各项工作的直接背景,通过《21世纪数学教育探索丛书·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笔者希望能从学术角度对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必要的批判。《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由郑毓信著,《21世纪数学教育探索丛书·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包括“关于中国数学教育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聚焦澡程改革”,“小学数学教育面面观”、“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四个部分,不仅是对于我崮数学教育在过去几年的实际历程,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也表明了笔者对于我国数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发
本书是“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系列之一的“语文教育观新建构”专册,具体包括了:语文教学的认识论与存在论、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新语文教育与复归传统、表现本位的理性崛起、教育功能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对中学物理学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揭示物理教学艺术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和基本方法。本书从“物理科学和教学艺术”、“物理教学备课设计的艺术”、“物理教学备课设计的艺术”、“物理教学实验演示的艺术”、“物理教学过程调控的艺术”、“物理教学学法指导的艺术”五大方面展开详述,既包含了作者四十余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又汲取了不少探索物理教学艺术真谛的先行者的想法与做法,是一本既从理论层面,又从技术层面全方位论述物理教学艺术的文本。全书观点明确,立意新颖,有理论,有实践,语言流畅,富于美感。本书适于广大物理教师、教研员、大专院校学生及物理教育研究者阅读,也可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研修用书。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程)》是一部当代大学课改中涌现出来的的教材,曾获得过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重点课程项目。 这个课题很多人都在探索实践,而作者就是将这些年来众多实验者的经验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全书分十一个篇章:编、绪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综述;第二编、音乐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第三编、音乐课程内容;第四编、音乐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第五编、音乐课程教学大纲研究;第六编、世界音乐教育体系研究;第七编、音乐课程教材分析;第八编、音乐教学艺术;第九编、音乐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第十编、音乐教师相关能力培养;第十一编、中国音乐教师教育。这部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非常扎实,不仅综合了国际上先进的各种教学法,而且也综合了当今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内进行着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