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10年专注于中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她回到课堂教学现象本身,以“课堂”作为研判写作教学事实与问题的立足点,为纷繁芜杂的写作教学问题提供一种解释框架,并把写作教学内容作为检视、反思、考量写作教学实践的靶向。本书的创新之处是将写作教学内容置于课程论的研究视域中讨论,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落笔,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本书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梳理细密,理论研究功底扎实,并结合外的写作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介绍了历史教师的教育历程。上篇,关于历史学、历史课程与历史教育的思考。下篇,历史教育的实践与叙事。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实践思考的痕迹,可以体味到那隽永悠长的意蕴。珍贵的教学片段,特别是在原生态和鲜活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教学智慧、玄机哲思、看似“淡泊”却充满着“至味”分明是一种“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灵魂”。诚然,书中的逻辑还有稚气和“经验”,文字有些不足和瑕疵,但这毕竟是一种突破,因为它已经扬弃了“金科玉律”,逾越了“法度圭臬”,是自我的,也找到了自我的感觉、思考和追求。
本书是众多教师在学科德育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收录的30余篇教学案例都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成果。在很多教学案例中,读者可以看到“认识---设计---过程---效果---思考”的体例,把教师的学科德育的行为进入到“事先思考、自觉设计、主动实践、追求效果、反思提高”的过程中去。本书适合站在教学线的教师们阅读,可做教学参考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