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研究/梦山书系》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案例,从学校公共治理体系、学校内部治理体系重塑两个方面总结相关实践经验,梳理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路径及其规律,探索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如何实现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校史(1951.7—2001.1)》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与行政的领导与关切下完成的。全书共十一章,并附以本校前身大夏、光华等校和并入的上海教育学院等的简史共六篇,还有反映师大概貌的图表共八幅。从1997年9月起步,组织力量、明确编写原则、拟定编写提纲、听取并征求校领导及各方面的意见,提纲定稿,逐章分工撰写、修改、各章汇总统稿,全书统稿到1999年最后交校党政领导审定,历时凡两年有余。而后,根据校领导意见,为使本书的出版能与五十周年校庆活动相应,我们除补写1999年9月至2001年上半年的校史内容外,又对全书作了全面修订,对篇幅过大、叙述过细的章节作了删减,表达不足或有遗漏处作了增补,2001年6月完成修订稿,送校领导审定。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本着江泽民总书记对党史工作“存史、咨政、育人”指示的精神,力求以马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一是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规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是让学生形成主流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最关键的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在分析当前学生价值观特点以及班主任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公正团体法、社会行动法、道德叙事法、情境陶冶法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瑟谷学校,一个教育传奇。 瑟谷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实践与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学校所通行的教育目标和实践之间存在一种巨大的分歧。 瑟谷学校是美国一家正式得到政府认可的“自主学习学校”,渗透在这所学校以及其他根据相同原则运作的同类学校各方面的重要概念是信任。简言之,学校相信,也让家长相信,孩子们在不停地努力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世界每年都在极大地拓展,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孩子都会探究他们的世界中对他们重要的部分。我们也相信,当孩子们内化了他们真的很自由这个事实以后,所有人都能努力发挥出他们的高水平。 多年以来,人们对瑟谷学校的毕业生做了一系列研究,想看看瑟谷这个如此漂亮的成长环境能否为孩子们的成年生活做好漂亮的准备。 我们想了解关于我们的毕业生的各种问题: 他们在就业市场上表
约翰·I.古德莱德是美国当代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的者,他一直怀着坚定的人本主义教育理想,努力推进学校角色和功能的现代化。在古德莱德看来,公立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公民责任感,帮助儿重成为民主社会中自由全面的参与者,这个目标与我们现在应付标准化测验的学校教育系统格格不入: 《学校罗曼诗》是约翰·I.古德莱德的自传体专著,他走出学者的身份,主张公立学校系统应致力于提供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价值。古德莱德娴熟地将美好的个人叙事与他整个人生中一直探索的教育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编织在一起。 约翰.I.古德莱德早期正式的教育经验遭遇的是加拿大大萧条之前简陋的北极星学校。从这里,将我们带回到他60多,年的教育历程之中。从约翰的份教育工作——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个农业社区中的只有一
本书既是MPA教材,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求既展现近年来外学校管理研究的成果,又使之紧密结合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实际,在给读者知识的同时,能引导读者对当前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变革实践问题有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本书吸收了中外许多研究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其中的大部分,作者都以脚注形式注明,另有一些材料,很难一一注明,读者可以从所附的参考文献中获知相关信息。 本书内容包括:学校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学校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