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a Society for People's Friendship Studies (PF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FLP) in Beijing has arranged for re-publication, in the series entitled Light on China, of some fifty books written in English between the 1860s and the founding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by journalistic and other sympathetic eyewitnesses of the revolutionary events described. Most of these books have long been out of print, but are now being brought back to life for the benefit of readers in China and abroad.
作者花费6个月(连续180多个夜晚)的时间,把其25年的理论与实务经验,结合其6年来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进行师资培训的经验和收集到的常见实务问题,撰写成书稿,由骑士教育、明日艺术教育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出版,整个编辑出版过程长达一年。 本书以中国广大学前教师为读者对象,从教育戏剧的定义开始讲起,为教育戏剧零基础及起步期的学前教师解释起步期中普遍也是关键的问题,例如戏剧渗透五大领域学习活动的班级管理、空间与环境安排、学生人数安排、学前教育戏剧起步期学习目标、起步期学习内容的多寡、班级经营原则、教学流程的基本标准、初阶教师核心能力指标等,并以覆盖小、中、大班的6个教案为例,示范剖析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教学目标设定及教案模式选取等,帮助学前教师清晰认识教育戏剧对幼儿学习的价值、轻松掌握教育
郑和(1371-1433)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航海家,是世界航海史上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从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1405-1433)的28年间,郑和奉使七下西洋(郑和航海时代的东西洋分界以帽山为准,帽山以西的大海,是为西洋;帽山以东的大海,则属东洋范围。概言之,当时的西洋即今印度洋)。
《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英文版)》是作者马丁·阿尔布劳近年来对中国及其中国在未来世界中承担全球领导角色的探讨。《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英文版)》把19世纪至20世纪全球转型时期西方重要理论家马克斯·韦伯的研究,与20世纪至21世纪全球转型时期对的思想的研究富有成效地联系起来。作者认为:一方面,西方经典理论仍然能为全球合作的重新思考提供:核心思想;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展示中国如何成为世界新兴力量以帮助弥合世界分歧,但他对中国治国理政的思考表明,这一举措旨在成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而非加剧大国的对抗。作者相信,在重新发现共同文明价值观的深层根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塑造全球伦理,让它成为全球合作复苏的基础。《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英文版)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的一种。作者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谈起,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这一民间传说的发展,以及随时代变化的演变。此外,作者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变和海外传播。附录部分附有英文剧本和越剧ABC,供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一提到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那部经久不衰的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因为其神奇的幻想、风趣的幽默、昂然的诗情而世界。刘易斯?卡罗尔本人并非职业童话作家,而是牛津大学的数学讲师。逻辑学是西方教育的必修课,各类学校普遍开设,逻辑分析也被大量应用于实践之中。比较中西思维传统,我们的逻辑思维相对薄弱。逻辑的游戏(TheGameofLogic)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本书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讲授逻辑学知识。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边玩边学,亲子互动,互相帮助,学以致用。坦白讲,书中的内容还是有些难度的,具有挑战性。同时,作者语言的魅力又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可以作为英语学习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