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的迷惑》是一套适合3~6岁儿童阅读的性教育图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我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从哪里来》,迷迷糊糊是书中的主人公,他迷惑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迷惑自己是从哪里来,他和很多小朋友一样,有很多很多对自己的迷惑,有很多很多的疑问,这套书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生动的图画和文字,解答了儿童最为关心的生命的来源问题;解答了儿童对自己性别的疑惑。
《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是著名儿童文学推广人梅子涵先生对世界经典图画书的一次独特梳理。在这本《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里,作者以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教授的双重眼光,用率真、坦诚、风趣的个性化文字对世界经典的图画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情趣盎然,内蕴丰厚。这不仅可以让成年人享受到丰富的阅读乐趣,从而树立起一个图画书阅读判断和评价的标杆,建立对童年的深情理解;亦可以让孩子在短暂而珍贵的童年时代与最美妙、最伟大的图画书幸福相约。
人比动物多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本书从分析物质的存在特性入手,物质的特性作用怎样形成一个生物体生理上的统一性,生物体生理上的统一性怎样变成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怎样形成生命的目的意识,目的意识怎样通过遗传物质产生人的思维,思维怎样指导行为。并且,这一过程均结合脑的神经结构和脑的进化过程进行解读;本书可以清晰地告诉读者,人类意识形成的过程。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故事,其本意是汲取别人的优点,与他人同做善事。后来它的语意有了引申和发展,指的是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和帮助他人。 有时候,一个发自仁慈与爱的小小善行,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杜兴东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品质培养课(善良)》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收录古今中外各种爱人者、助人者的善良事迹,培养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所需的善良品质。给迷途者指路,向落难者伸出援助之手,真心祝贺他的成功,真诚鼓励失意的朋友,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给别人带去力量,给自己带来付出的快乐和良心的安宁。
“论说文和抒情文一样,都来自生活,都是作者心灵的自鸣。生活中有情有理,即使是从来没进过课堂的人,天天也在抒情说理,现在要做的练习是,如何把这种能力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上来……我觉得学写论说文和学习数学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设下定理程式,一步一步推进,由简及繁,由浅入深。” ——王鼎钧 本书从一个国文老师的作文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层层推进,给出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建立是非论断的骨架 —— 为论断找到有力的证据—— 配合启发思想的小故事、的话、诗句,必要的时候使用描写、比喻,偶尔用反问和感叹的语气等 —— 使议论文写作有章可循,不啻为研习者的路标。而书中丰富的事例,也是台湾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