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习学集》,徐俊撰,收录论文、札记、书评三十余篇,其主体都与敦煌吐鲁番文学相关。全书按照论文、劄记、书评及附录编排,大致分为先唐诗、唐五代诗、歌辞、学术史等四类,各类基本按写作时间或发表先后为序,个别略具综合性质者置于类末。作者自述其近三十年学术经历云:“1986年前后,因为承担责编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包括王重民先生等《全唐诗外编》修订本)的缘故,我开始接触敦煌写本文献,并尝试对有关敦煌诗歌进行查考和辑录。到1991年,基本完成敦煌诗歌写本的普查、校录;1995年完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初稿,并列入中华书局发稿计划,2000年6月正式出版。……我曾取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任半塘先生《敦煌曲校录》和《敦煌歌辞总编》、饶宗颐先生《敦煌曲》等校读对勘,因而对敦煌歌辞类写本有所关注和了解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对比语言学基础理论、中国语及韩国语的特点、语言对比与语言教学、语言对比与思维研究、语言对比与类型学研究、语言对比与立化研究、信息理论与语言研究等。
对比语言学基础理论、中国语及韩国语的特点、语言对比与语言教学、语言对比与思维研究、语言对比与类型学研究、语言对比与立化研究、信息理论与语言研究等。
人比动物多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本书从分析物质的存在特性入手,物质的特性作用怎样形成一个生物体生理上的统一性,生物体生理上的统一性怎样变成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怎样形成生命的目的意识,目的意识怎样通过遗传物质产生人的思维,思维怎样指导行为。并且,这一过程均结合脑的神经结构和脑的进化过程进行解读;本书可以清晰地告诉读者,人类意识形成的过程。
《水浒传(日本无穷会藏本)》十册,前七册为影印本,根据日本无穷会图书馆所藏《水浒传》影印,内含全本精美绘像;后三册为点校排印本,由学者魏亦珀点校。此本为李卓吾评百回本,系明刊清印,是一个已经亡佚但却非常重要的文本。r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版本众多,以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其中百回本是最接近《水浒传》原貌的。而此次选用的底本系日本无穷会藏本,又有别于现存百回本如容与堂本、天都外臣序本等,它在文字、内容、眉批、用纸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水浒传》在流传刊刻过程中衍变出的一个全新版本,可谓,别具风格。 r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各有千秋,都是鸿篇巨制
对比语言学基础理论、中国语及韩国语的特点、语言对比与语言教学、语言对比与思维研究、语言对比与类型学研究、语言对比与立化研究、信息理论与语言研究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所著,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上起建安,下迄隋朝建立前夕,探讨三百八十余年间文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种种理论问题等,探讨其历史发展面貌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