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学》是国内部全面系统的中国香文化专著。全书从中国香学概念、中国香学发展简史、宋代以来中国人对沉香气味爱好的嬗变轨迹、香材、品香的方式和香、香与茶、香与佛教、香与家居生活、品香的感悟和境界、香学论述精要摘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香学这一脉古老、特殊、美妙的中国传统文化。
启功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书画家、教育家,中华书局重要作者之一。启功先生1971年起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与中华书局员工朝夕相处数年。他的主要著作《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等,均由中华书局出版。 启功先生自1970年代初开始为中华书局版图书题签,一直到晚年,前后三十余年,是为中华书局版图书题签极多的人。启功先生的题签是形成中华书局版图书装帧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早年题签的风姿渊雅,还是晚年题签的修美瘦硬,都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为纪念启功先生105周年诞辰,纪念中华书局成立105周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启功先生题签集》一书,共同感受和追怀启功先生高尚的精神和精湛的书艺。
《民俗通书万年历》是一部兼具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历书,内容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根本,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民俗通书万年历》中语言通俗易懂,历表准确,能很好地服务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是近代中国人传统生活和经营理财的圭臬,也是民俗文化的精髓。
《民俗通书万年历》是一部兼具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历书,内容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根本,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民俗通书万年历》中语言通俗易懂,历表准确,能很好地服务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这是近代中国人传统生活和经营理财的圭臬,也是民俗文化的精髓。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故乡是今天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他的少年时代正当唐玄宗“开元之治”前期,那时玄宗励精图治,整个社会欣欣向荣。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胸怀大志,想把自己的文才武艺都奉献给大唐王朝,想做布衣卿相,以使国泰民安。公元725年,李白25岁,经由长江三峡出蜀,一路写了《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到金陵后,又写了《长干行》《金陵酒肆留别》等。五年后,他次到唐代的京城长安,发现有志难酬,心中苦闷,于是写了《长相思》《行路难》《蜀道难》等。这一批诗歌在李白一生创作中形成了个高潮,反映了他次到长安的遭遇和思想感情。
TheMONKEYSERIESarepicturebookasedontheancientChinesefantasynovelJourneytotheWest,astoryrichintalesaboutdemonsandmonsterswhotrytostoptheTangPriestXuanzangfromreachingtheThunderMonasteryinIndiatofetchBuddhistscriptures.Therealheroofthisnovel,lovedforfourhundredyearyChinesereaders,istheresourceful,braveandhumorousMonkey.
《中国望族旗袍宝鉴》的续编,展现百年来海派旗袍的精华之作。收入本书的家族有:宋庆龄家族、顾维钧家族、牛尚周家族等家族大家闺秀的旗袍,共计70件。均是作者近年来从海外采访、收集、名媛们当年穿过的、目前所剩无多珍贵旗袍,承载了她们特有的中西合璧的审美理念,同时也是当时纺织、印染、裁剪、缝制等工业技术发展的印证和标本。这些旗袍的汇编出版,将为海派旗袍的发展史留下一部真实的记录。
本书是资深色彩、形体、礼仪培训及旗袍文化推广专家梁双的倾心之作。该书从旗袍服饰发展渊源入手系统介绍了旗袍的演变史和旗袍的服饰元素特征及构成。同时结合人的自身形体、色彩、个性特征对如何做到人衣合一做了精到阐述,对于饰品如何巧妙点缀亦有妙论。最后旗袍故事中对旗袍名媛生活场景的还原亦是对旗袍文化更有意味的形象表达。 本书试图从旗袍服饰、旗袍生活、旗袍故事对旗袍文化做一个系统总结,填补了旗袍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不可不读。
清代初期的历史剧《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洪升(1645—1704)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完成。 《长生殿》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皇帝李隆工(712—756年在位)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情故事。这是一个由史实演绎而成、历代相传的传奇故事,作者供升继承了前人的成就,用人间天上、现实与幻景交错的戏曲艺术手法,将这对帝妃之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殆恋情描绘得出神入化,凄婉动人。作品同时还反映了当时朝廷内外复杂的矛盾斗争,勾勒出悲欢离合家国兴衰的历史风貌,成为这类题材中成就、影响的戏曲作品。剧作一经问世,当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剧坛竞相传抄和演出的剧目。 全剧共分为五十出,曾被译成英、日、俄等外文出版流传。本次出版,采用的是由徐朔方先生校订,杨宪益、戴乃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