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实用技巧》是专为英语教师和准备做英语教师的人编写的“英语语言教学实用技巧”丛书的一本。丛书中的每本介绍教学相关主题的基础理论背景以及一系列实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语法教学实用技巧》)全面介绍了语法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新教师尽快适应、掌握语法教学,对经验丰富的教师也颇有启发,有助于更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汉英语序对比研究》,本书简介: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都受制于各自的句法规则,同时也表示特定的语义关系,以及各种语用功能。汉英语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同有异。从句法结构看,汉语的语序更为灵活,英语则比较固定。
外显和内隐学习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对其深入的研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二语课程设计、编写、教师课堂教学和学习者课堂内外的学习。本书共八章。至二章介绍了与外显和内隐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系统梳理了主要理论与观点;第三章介绍了研究范式与方法;第四至七章分别探讨了外显学习研究、内隐学习研究、二语课堂外显和内隐学习研究、外显和内隐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细致梳理、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发展趋势。第八章总结全书,并对外显和内隐学习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涵盖了一系列经过筛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了这部著作的出版,Gudykunst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指出,“如今,涉及跨文化交际各个层面的理论至少有15个。”(Gudykunst,2002,p.183)这些理论可分成七大类:意义建构、沟通准则、文化模式、调整和适应、身份认同的形成和调整、人际交流的心理过程,以及传播的组群和网络。(Klyukanov,2005,p.1)遗憾的是,尽管Gudykunst收录的理论涉及面很广,但他却将相当一部分理论排除在外。比如,他只字未提有关价值观的众多理论(或许他认为价值观的理论只是对文化模式的解释),以及有关冲突、非言语交际、符号模式的交流(或符号学)等一系列在跨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这些没有被Gudykunst收录的理论,在其他许多跨文化教材中都作为重点进行了介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专著。该书首先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详细地讨论了问卷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问卷研究选题、问卷涉及的概念及其操作化、问卷项目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问卷试测和正式实施、问卷评价,以及问卷数据分析等方面。《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希望通过问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阅读,亦可用作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随着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汉字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越来越受到正视,如汉字教学需要教哪些汉字、如何判断教给学生的汉字的难易程度、如何向学生解释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如何在训练各种语言技能的同时兼顾汉字教学等。本书注重在讲授内容中加重“汉字文化”及“汉字本体研究”部分内容的比例,培养中国学生的语言类型学眼光,也弥补外国留学生在汉字本体知识方面的缺憾。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意在加强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翻译原理、策略和技巧纳入同一个理论框架进行讨论,将译学发展路径和术语体系归结为一体三环,用宏、中、微三论统率翻译研究。修订版融入了作者近年多项研究成果,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大幅调整:宏观研究结合译学发展态势和路径做了修订;中观研究特别对翻译策略予以强化;微观研究上深化了翻译技巧的理据和特征的讨论。全书结构严密、脉络清晰,既有思想引导,也有方法详解;既有理论论述,也有职业剖析,角度深入又引人入胜,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供翻译实践与研究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供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本科生、MTI学生使用。
本书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美国小说创作的成就,对29位当代作家的34部代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既提供了当代美国小说的发展概况,又兼顾文本解析,是部总结近30年当代美国小说发展的著作。
本书是*人文社科项目“科技文本中实词基形和屈折变形搭配的异质性研究”(09YJA740019)的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论的角度,对通用英语中词汇的“意义单位”所关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第二章节集中比较了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英语使用方面存在的语言特征差异,并对语料库在将来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第三章节着重描述了科技英语中实词使用的差异性特征。《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特征研究》可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翻译理论”、“翻译批评”、“翻译实践”3个板块构成,文字粲然,话语精辟,堪供读者欣赏。关于翻译的理论问题研究,在最近30年来已经成了一门显学,其间新见迭出,众说纷纭,渐成系统。对于翻译理论的系统介绍和阐说的学术性专著也日渐增多。然而,郑延国先生的这部《翻译方圆》不仅条分缕析地对众家学说做了全面梳理和归纳,更对翻译作为学术和作为文化类型的要义提供了个人的真知灼见。所以,无论译坛耆宿还是译界新手,都可以从本书的系统知识中深化思想,推陈出新,若能如此,不亦乐乎?
本书主要为参加英语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和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而编写,是《英语语言学概论》(王永祥、支永碧,2007)的配套辅导用书。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为英语语言学核心理论和概念,主要包括:本章主要考点,课文理解与重点内容分析。第二部分为英语语言学概论的十三章单元配套练习,和原教材中的练习稍有不同的是,在本部分,编者们选编了部分自学考试真题和一些高校考研真题,以便考生更好地了解本章重点。第三部分为英语语言学综合模拟试卷,内容紧扣《英语语言学概论》,针对性很强,适用于英语专业各类考生。第四部分为江苏省自学考试英语语言学概论部分考试样题及参考答案。
对比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不可轻忽的作用。本书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审视英汉语的表现行为,触及这两种语言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力图揭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全书共十章。章通过对英汉语言表象的观察剖析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第二章从英汉语言基因的角度探讨两者的本质性差异;第三章聚焦英语中的be和汉语中的“是/有/在”,考察英汉语存在时空性差异的深层缘由;第四至九章分别从英汉语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展开论述,阐释英汉语在不同层面所体现出的时空性差异及其深层缘由;第十章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论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得现象,借以探讨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本书力图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性,适合外语学科语言学和汉语语言研究领域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研究者
RodEllis是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先后在全球多所大学任教,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英语教学和研究。尤其在二语习得领域成就斐然。本书汇集了作者自1982年至2006年问在探讨语法学习与教学方面撰写的精华篇章。尤其展现了作者在研究如何将语法教学与语法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国内外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必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