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第二版)》一书以原典英语学习法为主要内容,阐述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体系,介绍认知科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用的英语学习方案和资源。本书既有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方法、细致的程序,又处处渗透哲理分析。
《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是作者黄新炎对中国外语教育界十六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访谈,与读者分享了学者们的人生经验和治学心得,形式新颖轻松,可读性强。读者可从中一窥名家风采:不仅了解他们精彩的人生经历,也能学到治学和做人的道理。
《英美文学赏析教程》以文体为主线,打破了传统按国别与作家编排的模式,提供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体,覆盖了代表性作家的经典作品。《散文与诗歌》分册重点介绍诗歌与散文两大文体,共19个单元。每一单元均由文体导读、经典代表作品选读、注释、练习、选文语篇分析、推荐阅读书目六大部分组成。导读提纲挈领,选读作品涵盖英美,注释详细贴切,练习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可扩大学生眼界。这本书既有利于教师系统讲解,同时也方便学生自学。 本书适合广大高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英语专业学生及欲提高英美文学素养的人士。
本书的结构如下: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对研究步骤与流程做简要概述。章和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章主要对外近四十年来有关语篇连贯的研究从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对van Dijk的宏观结构理论和Hoey的词汇衔接理论进行介绍。前者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我们进行连贯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后者为本研究提供了连贯研究的操作原则。第二章从作文自动评分、语篇连贯性的测量两个方面对外书面语语篇质量评价文献进行述评,之后提出本研究对于语篇连贯的认识、所持基本观点以及评价语篇连贯性采用的方法。第三章与第四章主要报告了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介绍本研究的数据准备情况,包括使用的语料,人工评分标准、过程、结果信度以及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形成过程等。第四章提出了本研究要解决的研
如书名所示,本书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旨在介绍这方面的一般知识,属于启蒙性质。本书的阅读对象,除了大学生之外,也包括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尤其是自学者。
《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量表的构建及验证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标准,是一份反映我国学生能力水平的、详细的语言理解能力标准,无论与国外现有的英语能力量表相比,还是与的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相比,本量表对英语理解能力的描述层次更加清楚、细致。这将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制订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能够根据量表自我评估英语理解能力,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量表的构建及验证研究》也可作为各阶段学生考试、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制订的有利参照。
《典籍翻译研究(第八辑)》精选收集了“第九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的文章60篇左右。主要是汇集了我国典籍翻译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有关典籍翻译研究以及全国民族典籍翻译方面的研究阐述自己观点、看法以及研究成果,并对中国典籍翻译的目的、做法、现状、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的精神指导下,更好地继承、发展和传播中国的典籍翻译事业。
《王宗炎英语教育自选集》为中山大学王宗炎教授从教六十余年有关语言学、翻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和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精选。《王宗炎英语教育自选集》凝聚了他多年的治学心得,体现了他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为推动英语教学与科研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丛书收录了我国知名英语教育家的学术论文,以填补两方面的空白,1.以英语教育名家为主线的自选集,2.以英语教育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本丛书读者对象为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研究生、师范院校英语本科生等,可作为其从事科研、撰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入选文章多散见于外学术期刊,且时间跨度很大,读者不易寻得。自选集展示了作者在英语教育方面的研究脉络,汇集成丛书,是我国英语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资料。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第2版)》是很有分量的一部专著,全面和系统地对西方翻译理论做了翔实的梳理和归纳。修订版后内容具体涉及:1.改革开放40年来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和输出;2.译介的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译论;3.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呈现的研究范式;4.西方翻译理论给中国翻译界带来的学术贡献;5.如果历史而逻辑地看待外国译论与中国传统译论的融合创新。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的研究者都对各自语言的语气系统有了渐增的兴趣,但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做对比性研究,却始终是研究者们较少光顾的一个角落。相当一部分涉及语气和情态的对比研究都有浅尝辄止之嫌,对比也偏少且粗疏。有鉴于此,《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作一个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同时,本书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也会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教学有所探讨。
话语研究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中正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它运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影响力大。施旭著的《什么是话语研究》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话语研究的基础理论、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学术思潮、创新趋势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全书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助干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了解话语研究的概貌,并为拓展和深化话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英语写作反馈信息有效性研究》共8章。章为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问题、目的、意义和本书结构;第2章为文献综述,对反馈的定义、反馈的多元视角、英语写作反馈类型和作用、教师书面反馈的多元观点、教师书面反馈的功能加以文献梳理,并建立一个包括六个参数的文献综述框架,从英语为母语的写作教学语境、二语/外语写作教学语境和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语境中的反馈研究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第3章为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包括社会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以及采用跨学科的视角,介绍了牛津大学Graham Gibbs教授提出的为理科学生书面作业提供反馈的原则;其次,基于这些理论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以及反馈信息有效性原则;第4章为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第5章为前期研究,包括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分析、结果;第
本书主要为参加英语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和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而编写,是《英语语言学概论》(王永祥、支永碧,2007)的配套辅导用书。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为英语语言学核心理论和概念,主要包括:本章主要考点,课文理解与重点内容分析。第二部分为英语语言学概论的十三章单元配套练习,和原教材中的练习稍有不同的是,在本部分,编者们选编了部分自学考试真题和一些高校考研真题,以便考生更好地了解本章重点。第三部分为英语语言学综合模拟试卷,内容紧扣《英语语言学概论》,针对性很强,适用于英语专业各类考生。第四部分为江苏省自学考试英语语言学概论部分考试样题及参考答案。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篇章和等领域。本书试图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据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同时通过大量的言语实例,探讨这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并尝试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书尤其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一些争议问题如字词关系、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借词能力、词汇量大小、词语单位信息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阐述,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以期引起争议。本书实例新鲜有趣,阐述深入浅出,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理论分析读来轻松。研究英汉词汇的学者和注重词汇讲解的教师都可以从中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