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以琴言情叙事,总和歌唱相伴,称之为琴歌,后来才有只弹不唱的琴曲。数千年来我国朝代更迭,战乱频起,而琴歌与琴曲却能延绵不断,世代流传。琴歌歌词屡见于典籍。
吴蓓著的《中国舞蹈编导形象语言研究》为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教材之一,共分为六章。靠前章,中国舞蹈的文化特质;第二章,中国舞蹈形象语言的审美品质;第三章,舞蹈形象的艺术品质;第四章,身体运动的空间时间与形象认知;第五章,舞蹈形象语言的编导教学;第六章,舞剧创作中形象语言的深化。该书从中国舞蹈编导的形象语言介入,作为研究的核心,通过对舞剧《原野》《半生缘》《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等有名舞蹈段落的编排手法以及技法的研究,将舞蹈创作领域中含糊其辞的观念清晰化,以期为中国舞编导的舞蹈创作与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这是陈漪链老师为初学钢琴的人编纂的一套曲集。陈漪链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她的教学理念是,必须从启蒙开始就注重对学生三方面的培养:,兴趣;第二,能力;第三,音乐感觉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孩子自学地、高高兴兴地学习;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而音乐感觉则是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时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三方面的因素,整个学琴过程就会良性循环。 《快乐钢琴视奏》系列曲集共有5册,按不同风格、地区及历史时期的文献来划分,包括《走进巴洛克》、《倾听古典》、《浪漫之旅》、《近现代百花园》、《俄罗斯小品》。选编、出版此套曲集,目的是让学琴的人从一开始就能多多阅读有价值的音乐文献,培养良好的审美和品位。 本册《走进巴洛克》选曲均为巴洛克时期的经典之作,如作曲家巴赫、亨德尔的作品等,选曲简单短
美国阿尔弗莱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作曲家钢琴作品演奏指导”系列是一套按音乐艺术标准编辑的版本。 “作曲家钢琴作品演奏指导”系列的篇首均有文字介绍,涵盖了作曲家的生平、演奏方式(连断奏方法、乐句划分)、装饰音奏法、踏板运用、速度控制,以及相关推荐读物等丰富的资料。侧重点各不相同,阐述简明扼要。曲谱中的演奏提示和不同版本的比较诠释采用灰版印刷,以区别于作曲家的原作 本系列图书对钢琴学习者正确掌握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具有指导作用,是钢琴学习者的工具书,是音乐专业师生和爱乐者的理想教材。
中俄两国相邻向往,在音乐艺术方面的交流历史悠久,鉴于哈尔滨在地域和历史上的特殊优势,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9年主办了“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陶亚兵编著的《中俄音乐交流史事回顾与当代反思》上篇以谈话录的形式尽量将学者的发言原貌呈示,目的是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中俄音乐交流史事中所蕴含的人性和动态,弥补历史文献和量化调查的不足。下篇汇集了56篇与会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按照论域相关性和学科相邻性原则将论文分为6个专题。
《民国音乐史年谱》中,记述了1912年~1949年这段时间内和音乐有关的各类大事,无论是作家、表演家和各种音乐活动的有关历史背景事实,都可以得到可靠的线索。通读全篇,可以了解民国时期音乐发展的脉络。 在编写体例上考虑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本书是断代史年谱,时限为公元1912年元月至1949年9月(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在此时段的音乐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大事尽量搜罗,收录其中。二、既然是民国时期音乐史,即以民国年号顺序排列,又标明公元年份,再注中国传统阴历。三、所立条目不论巨细,均以说明民国音乐发展线索为选择标准,更以有助于了解该时期的活动脉络为依据。所记史事,一般只作客观记录,不加评论。四、本书所列大事,涉及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家生卒、音乐社团活动、音乐报刊、音乐书谱出版等。五
斯克里亚宾于1872年1月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也是一位钢琴家,可惜因肺疾早逝,父亲常年在国外服役,因此斯克里亚宾从小由奶奶和姑妈抚养大。少年时代斯克里亚宾在兹伐尔钢琴学校学习,在那里他遇见了日后与他比肩的另一位俄国音乐界巨人拉赫玛尼诺夫。这对少年同学相识时,斯克里亚宾十三岁,拉赫十二岁。钢琴学校的兹伐尔老师本人很富裕,他不收学费但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在这本文集中,选录了作者从1978年到2003年发表的稿34篇,篇幅适宜又比较重要的大多辑录在这里了。其中有一篇合作稿,也是由作者执笔的。 这34篇中的篇《从事中国音乐史学的心态自述》,可以作为这里自序的补充,主旨都是坦述作者从事中国音乐史学的心态、对于当前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方法,以及史学常写常新,因此需要不断回顾与反思的。 其余33篇笼统地可分为5组: 组共8篇,内容是中国音乐史方面。 第2组共4篇,内容是中国乐律学方面。 第3组共7篇,内容是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研究方面。 第4组共6篇,内容是史学方法和音乐史学教育方面。 第5组共8篇,内容是评论,涉及的音乐学家有王光祈、杨荫浏、黄翔鹏三位。
本书从壮族丰富、多种、多样的民间歌曲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特点突出的曲目,定名《壮族民歌100首》,列入“壮学丛书”系列,为研究壮族音乐艺术提供基础资料。 本书所选的民歌,属民间原创与原唱,用壮语南北方言土语演唱,保存原生态歌唱特色。 本书文本写定的曲谱与唱词,从录音中记谱、定音、定调号;汉译唱词配对:保存原唱语体三、四、五、六、七言节拍,按汉语语法译配。
音阶、琶音是弓弦乐器的一种基本训练内容,这种训练直接关系到锻炼手指的灵活,换把、运弓技术的掌握,熟悉各调的音程指距与指法,并能提高音准、节奏的控制能力。因此,音阶、琶音是一种基本技术的训练科目。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音阶练习,供中等程度者学习练习;下册为音阶、琶音练习,供高等程度者学习练习。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总谱op.125》是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这本曲谱,以贝多芬原始资料为依据,体现了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学术精神,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全新的意义,会受到我国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及广大音乐院校师生和专业图书馆的欢迎,也必将为我国发展交响乐事业、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郑炜明等编著的《琴学荟萃》收录的就是该届研讨会上的37篇论文,内容非常多元化,涉及琴论、琴学、琴乐、琴谱、琴器、琴人、琴派以及与古琴相关的文学、戏曲、中外文化交流、文物与考古等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也牵涉文献学、翻译学、传播学、美学、史学和近年新兴起的故宫学、饶毕等等,可以说,与这次研讨会的副标题是名实相符的,充分表现了这个系列研讨会所主张的研究古琴需要跨学科领域和跨文化的这一目标。本书给供相关音乐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一本专门训练右手弓法技术的练习曲集,包括了各种弓法、弓段的训练课程,采用简、线谱合集的方式编排,适用于广大的二胡学习者和院校学生。
古筝是一件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其造型独特,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成为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古筝不仅擅长表现富有中国 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也能表现各种富有异域风情的现代音乐。随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日益繁荣兴盛,每年参加音考的古筝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居民族乐器之首,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对古筝考生的录取人数也呈上升之势。 然而众多的考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令自己困惑的问题,如:我目前的水平到底怎样?我应该如何选择考试曲目?我怎样才能较快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我适合报考哪一类学校?等等。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即是试图给考生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勃拉姆斯钢琴独奏作品全集(1):奏鸣曲与变奏曲集》内容包括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 Op.1、舒曼主题变奏曲 Op.9、原创主题变奏曲 Op.21 Nr1、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 Op.24、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Op.35 Heft 2等。
《贝尔蒂尼25首无八度简易钢琴练习曲:作品100》练习曲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8世纪,随着钢琴乐器性能的发展,作曲家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对钢琴演奏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构造不同,所需要的演奏技巧也不同,而演奏钢琴手指需要更大的力度和耐力。钢琴教师们认识到有加强技术训练的必要,因此,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就为其学生写了几百首各种技术课题的练习曲。许多钢琴家和教师也写了练习曲,适应他们的教学需要和理念,在钢琴教学上逐渐形成一套手指训练的系统。随着欧洲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风格的变迁,演奏技巧难度越来越大和音乐内容越来越丰富,以乐曲的面貌出现的练习曲,已经不作为练习曲看待,如肖邦的练习曲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