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多年教学和科研的总结,是在1993年出版的教材《过程控制》(金以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 《过程控制系统》系统地阐述了简单和复杂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设计、分析与评价,并深入剖析了两个典型生产过程控制的实例,力图从生产过程特点出发,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介绍了几种先进控制策略,并增加了诸如间歇过程控制、整厂控制、实时化、过程监控等学科前沿的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过程控制的新发展。全书从数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着手,阐述过程控制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添加了思考题、自学部分以及自己设计实验等内容,为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思维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过程控制系统》是面向研究型大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目前在不同领域中常用的有效建模与辨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系统的辨识,多变量线性系统的辨识,线性系统的非参数表示和辨识,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时间序列建模,房室模型(多用于医学、生物工程中)的辨识,神经网络模型的辨识,模糊系统的建模与辨识,遗传算法及其在辨识中的应用,辨识的实施等。各种方法都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或框图,并结合实例或仿真例子给予说明,尽量使读者易学会用。 本书为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系统工程、经济管理、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有关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半定制和可编程的ASIC。在对每种ASIC类型的数字逻辑设计与物理特性的基本原理进行描述后,讨论了ASIC逻辑设计——设计输入、逻辑综合、仿真以及测试,并进一步讲述了相应的物理设计——划分、平面布图规划、布局以及布线。此外,本书对在ASIC设计中需要了解的各方面知识以及必需的工作都有详尽叙述。 本书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教材,也是ASIC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理想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医用监护仪器等常见医用电子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重点对各类医用电子仪器的故障维修思路及方法做系统的介绍,并给出大量的故障检修实例,有利于读者掌握基本的维修理论及方法,积累维修经验。每一类仪器均选择目前医院最常见的新机型,同时结合一些的机型介绍医用电子仪器技术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还介绍了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医用电子仪器电气安全的有关知识。 本书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既可以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参考用书。
本书从烧结的扩散理论、流动理论、强化理论和烧结过程计算机模拟五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分析、预测和控制烧结过程的可能性及其发展前景,内容覆盖了自本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国外重要学派对烧结普遍规律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材料、冶金、物理及应用科学等专业研究人员及高校教师阅读,亦可作为材料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教学用书及供相关专业大学本科生参考。
本书从材料的加工过程和应用性能及功能出发,详细介绍了适用加工过程的添加剂,满足材料性能及功能要求的物理、化学及功能添加剂。阐述了添加剂的结构与材料性能的作用关系及机理,以及目前已工业化的品种,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高分子合成材料、添加剂、抗氧剂、稳定剂、促进剂、润滑剂、增塑剂、成核改性剂、抗冲改性剂、交联剂、偶联剂、相容剂、发泡剂、着色剂、荧光增白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透明剂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化学、轻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等专业本科生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可以直接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环境与能源备受人们关注的今天,燃料电池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近来年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燃料电池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氢是燃料电池的燃料,在未来的氢经济时代,燃料电池是将氢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本书简述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关键材料的特征与制备技术,电池组与电池系统的设计、制备、集成与性能,以及燃料电池技术在航天、民用发电及电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全书重点在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最后从燃料电池技术特点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燃料电池技术与各学科,如电化学、材料、化学工程等之间的关系,展望了21世纪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 本书适合于从事燃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基础知识,制冷、空调系统参数检测和调节仪表,自动调节执行机构,制冷系统的自控,制冷机组的自动控制,制冷、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制冷、空调系统的计算机控制,制冷、空调系统自控部件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同时,结合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技术理论知识,编写了实训课题,以便学生学习和掌握制冷、空调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技能。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制冷、空调自动化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是关于科学计算自由软件SCILAB的入门教材。本书前三章分别介绍了SCILAB环境,SCILAB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若干常用的函数,SCILAB的程序设计语言、脚本文件和函数的编写方法;第4章介绍了SCILAB的计算结果可视化功能;第5章介绍了SCILAB与C或FORTRAN程序的接口;最后一章列举了SCILAB在物理、化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实际上,阅读了本书的前三章,读者就基本上可以使用SCILAB了。在目前有关资料稀缺的情况下,希望本书能对广大读者学习使用和参与开发SCILAB有所帮助。
本书阐述了飞机飞行综合驾驶系统所涉及的诸多专业知识,使航空机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驾驶(控制)系统成为一门引人入胜、充满挑战的学科领域。除飞机飞行控制的原理(包括电传控制、波音777主飞行控制系统更新发展的经验总结的内容)以外,还涉及到诸多专业学科的技术,如卫星导航、惯性传感器和航向/姿态测量(包括光学陀螺和捷联系统)、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先进的显示系统、全息光学、智能信息系统、闭环控制系统、高度集成的故障生存系统、高可靠性软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数据总线系统以及无人机方面的内容。 本书既可用作各航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由多位在中国、欧盟和北美等多家外产品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和相关机构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总结多年产品安全认证、检测、标准化及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和综合外电气产品安全技术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气产品安全原理综述与实例分析,电气产品安全工程技术专题介绍以及常见安全相关元件的应用,企业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外产品安全认证理论,中国、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电气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及企业的应对措施等。 本书可供各类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制造及贸易企业中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产品认证机构、检测实验室和其他相关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基础培训资料使用,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教程。全书涵盖了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 半导体材料物理及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内容, 全书共三部分,十五章。部分是半导体材料属性, 主要讨论固体晶格结构、 量子力学、 固体量子理论、 平衡态半导体、 输运现象、半导体中的非平衡过剩载流子; 第二部分是半导体器件基础, 主要讨论pn结、 pn结二极管、 金属半导体和半导体异质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三部分是专用半导体器件, 主要介绍光器件、半导体微波和功率器件等。书中既讲述了半导体基础知识, 也分析讨论了小尺寸器件物理问题, 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 讲解深入浅出、 理论分析透彻。另外, 全书各章难点之后均列有例题、 自测题, 每章末尾均安排有复习要点、重要术语解释及知识点。全
《工程项目管理》遵照新完善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考虑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工程管理等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领域教学需要,并配合新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的实施,主要内容包含招投标管理、项目经理、项目组织、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后评价和典型案例分析等。
《焊接冶金学》是高等学校焊接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教材,它是根据高等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通过的教学大纲编写。 本书为“基本原理”部分,主要内容:焊接的物理本质、焊接接头的形成、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概念;焊接化学冶金;焊接材料;焊接熔池凝固和焊缝固态相变;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焊接裂纹。本书反映了焊接技术外的科研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本书不仅作为高等学校焊接专业骨干教材,也是从事焊接研究和焊接工程的技术人员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地理学》以区域人类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基点,以区域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主线,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框架。《"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地理学》的内容和体例与目前出版的众多的环境学原理与概论、环境地理学方面的书籍、教材不同,不是按环境要素划分章节,而是按照环境系统与人类的关系为王线,按照环境问题的尺度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组织内容。参加编写的教师多年来从事环境与生态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编者实际工作经验,《"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列规划教材:环境地理学》还介绍了一些区域研究实例与研究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多年教学和科研的总结,是在1993年出版的教材《过程控制》(金以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 《过程控制系统》系统地阐述了简单和复杂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设计、分析与评价,并深入剖析了两个典型生产过程控制的实例,力图从生产过程特点出发,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介绍了几种先进控制策略,并增加了诸如间歇过程控制、整厂控制、实时化、过程监控等学科前沿的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过程控制的新发展。全书从数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着手,阐述过程控制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添加了思考题、自学部分以及自己设计实验等内容,为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思维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过程控制系统》是面向研究型大
本书密切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设计的前沿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设计的内涵、意义、方法和原理。全书共分为三篇,篇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相关内容,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技术概述、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虚拟专用网、反病毒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常用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等;第2篇介绍网络安全设计相关内容,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设计概论、物理安全设计、网络安全设计、主机安全设计、应用安全设计、数据安全设计和网络安全系统设计方案等;第3篇为实验篇,包括网络信息探测、入侵检测、网络监听、邮件加密、虚拟机安装、SSL软件、密码学等实验项目。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操作应用,而且包含丰富的习题和实验题目,特别适合作
这本专著深入透彻地论述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可以帮助读者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工作。本书是EPRI的资助下出版的,其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的暂态和长期行为,提供了解决电力系统常见失稳问题的有效方案。 Garson W. Taylor是国际知名的电压稳定问题专家。作为邦那维尔电力局的专职工程师,作者从事了大量太平洋西北系统和邻近区域的电压稳定研究;同时作者还参与了西北系统协调委员会(ASCC)、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IEEE、CIGRE和EPRI等组织的电压稳定工作。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描述了电力系统中输电系统、发电系统和配电,负荷系统的元件特性,同时给出了不同元件的建模方法;此外,以小型等值电力系统和大型实际电力系统为例,本书分别论述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压稳定静态和动态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包
本书系统论述数字通信系统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在介绍数字通信概念和背景知识后,遵循通信信号分析、信道描述、模拟信号数字化和各种信道条件下的数字传输这一思路,介绍现代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基本技术。在各种信道条件下可靠、有效地传输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系统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追求目标,也是本书的重点和主线。 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通信信号理论、通信信道、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通带传输、通信同步技术、数字信号在衰落信道上的传输,以及各种纠错编码技术、扩展频谱技术和多用户技术等。 本书内容完整、文字简洁、条理分明、概念清楚、观点统一、易于理解,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通信及其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