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戏曲的繁荣,与唱片录音技术以及唱片业的繁荣几乎是同步的,以往的民国戏曲研究将重心主要放在文本的梳理和检索上,以留声机与唱片业为考察对象,进行缜密论证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本书对此将起到学术补白的作用。此外,中国唱片业的源头和重镇均在上海:京剧名伶,不论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均要在上海滩呈献技艺,才算功成名就,录制唱片既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知名度;越剧、沪剧等这些原本的乡间小戏,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濡养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原先乡间田埂旁的吴语侬音,化作了唱片中的旋律,随着无线电波在城市上空飘扬传送;昆曲虽然式微,但藉由俞氏父子、“传”字辈艺人们的唱片,倔强地保留住了这一支血脉;而唱片中粤乐的放送,亦令在异乡和海外打工的广东籍游子获得心灵上的慰籍。因此
本书把禁忌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审视禁忌的视野更为开阔,集中力量厘清了禁忌的生活表现,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禁忌的内部和外在形态的特征,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作者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书中所包含的12个专题,比较深刻地展露出禁忌的文化魅力。在大量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许多方面的突破,对禁忌的界定、禁忌的本质、禁忌的生存状态及演进过程、禁忌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等的看法和认识,皆颇显新意,是禁忌研究的一个可喜收获。
《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社会风俗史》立足于新世纪的时代进程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提高读者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观念为目标,系统阐述了中国人的服饰风俗、饮食风俗、住居风俗、行旅风俗、节日风俗、婚姻风俗、生老风俗、丧葬风俗、信仰风俗。 在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着重具有普遍性的传统风俗,强调简要性与系统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对所涉及的民俗物象、事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俗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和民俗传承,做到无遗无滥,使读者在浓郁的风俗生活情趣中获得对传统风俗和文化的认知。《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社会风俗史》力求将传统与现实紧密接轨,以雅文化的理性观念对俗文化进行分析,对传统风俗在现代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中的存在形式及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结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