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我社1986年出版的《简明文言字典》的修订本。该字典收字量大(单字16000个,词组13000条),释义全面,而释文及书证却简省明了,不繁杂拖沓,是为“简明”。可供中学师生和一般研究者学习文言文时使用。也有助于进一步运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此次修订一是增加了比较常见的文言例句,充实了部分书证;二是依据1988年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重新调整梳理了繁体字和异体字,使其更加规范;三是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以符合现代读者的查阅习惯;四是改64开本为国际A5开本,翻阅时更加方便。
用甲骨文、金鼎文,創作書法作品,在民初就有了。那時候是文人大家的休閑雅興。他們都有很深的小學根底,使用通假字是駕輕就熟家常便飯。不會有古文字少而犯難。自改革開放以來,書畫活動進入平民百姓中,此時不少人想用篆、金、甲文,作書。盡管手邊有甲骨文、金文字典,也是動筆字少,無法成篇。
本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广泛搜集各类歇后语共约7000余条(含副条)。本书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水准。全书体例谨严,适合中等文化水平以上读者阅读。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刘克智主编的《新编汉语成语接龙词典》收录成语1万余条,采用游戏代替死记硬背的方法——接龙法或称顶针、联珠法学习记忆汉语成语,无疑是学习成语的行之有效的捷径。本书可供各种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相信此书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编纂忆往》分往事回忆、学术评论、编纂花絮三部分内容,主要由《汉语大词典》靠前版的回忆性文章组成,主编为原《汉语大词典》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办公室主任,作者均为参加靠前版编纂的编写者或编辑,孙厚璞等回顾了《汉语大词典》1986年出版靠前卷,1994年全书出齐。这在我国辞书编纂目前,是一个少见的盛举。它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汉语辞书编纂事业,起到了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既收今词,又收古词,也收“不古不今”的语词,具有汉语词语的总汇那样性质的词典,供人查阅和参考。全书编写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是说每一条词语的解释都应尽可能依据历史原则,理清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发生和发展。在处理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时,又以词汇意义为主。
《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歇后语大辞典(第3版)》属于“辞海版·汉语工具书大系”中的一本。《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歇后语大辞典(第3版)》正文收汉语古今歇后语约8000条(含副条)。主条一般是歇后语的常见语汇形式。运用谐音的歇后语,语目用本字,释文里注出谐音字,引例按原来的写法,不予变动。副条用“也作”表示,基本上按引例时代先后排列在主条下面。副条限于首字相同的,首字不同的一律单独出条。语目一般不注音。语目里有较生僻的字、容易读错的字或有变读情况的字,用汉语拼音注音。语目中有谐音、双关的现象均予说明。解释歇后语的整体意义,一般在揭示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语义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说明后一部分的本义和别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歇后语有明显褒贬色彩的,予以说明。《汉语工具书大系:中国歇后语大辞典(第3
歇后语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类似于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类似于谜底。歇后语往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常用歇后语辞典》即是一部汇集此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语言形式的中小型汉语工具书。n《常用歇后语辞典》是由语言专家、语汇学家温端政,带领其团队,从浩如烟海的歇后语语汇中精选常用歇后语语目3000余条编成。每一条目由注音、释义、例句等部分构成,体例严谨,内容充实。n《常用歇后语辞典》选用最常用的歇后语语目为主条,不立副条,收条容量大。为节省篇幅,本书不采用整条语目注音的办法,仅对语目中的异读字、僻字、易读错的字加注汉语拼音,注音一般括注于字、词解释中;释义和例句中需要注音的字,随文括注。n为了帮助读者更好
《中国歇后语大辞典(袖珍本)(辞海版)》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依托,补充了许多新的语料,广泛搜集各类歇后语共约7000余条(含副条)。《中国歇后语大辞典(袖珍本)(辞海版)》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辞书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中国歇后语大辞典(袖珍本)(辞海版)》的专业水准。全书体例谨严,适合中等文化水平以上读者阅读。
《辞海》,是当代中国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初版于一九三六年,历经未定稿(一九六五年)、一九七九年版、一九八九年版、一九九九年版、二〇〇九年版,至二〇一九年新版,守正出新,踵事增华。《辞海》的图版是历版《辞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线描图到彩图的历史发展,作为从初版起始终保留至今的线描图,既记录了历史各阶段的风貌,又对部分彩图难以描绘的细节作重要补充,极具特色。本笺谱图文均选自一九三六年版《辞海》。吟笺赋笔,犹记燕台。谨此向所有为《辞海》编纂出版工作付出心血的前辈、同仁致敬。亦对进一步扩大《辞海》影响和二〇一九年新版《辞海》的出版宣传起积极作用。并为《辞海》品牌产品的延伸、开拓作一新的尝试。
“《不生病的智慧2》可以说是《打开疾病黑盒子》的前奏,它只交给大众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日常饮食、情绪等会导致人疾病;《不生病的智慧3》偏重于食养、食疗;而《打开疾病黑盒子》则全面系统讲述了日常食物、情绪、习惯等能导致哪些疾病,怎么解决,生病了怎么样从日常生活中找病因和解决方案正如我在书中说过的,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打开疾病黑盒子》更像一本简单、可行的说明书。” ──栾加芹
《古汉语大词典(版)》以古汉语常用字、词为主,收常用汉字近6000多个,解释词语近万条。由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代汉语语法四部分组成。在解释方面尽可能做到准确、精练、科学,引文正确,出处落实,旨在实用,是一部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及广大古文爱好者学习古代汉语时翻阅参考的工具书。
《多功能新汉蒙词典》的汉文选词和蒙文对译准确、全面、规范。汉语方面,以现代汉语为标准;蒙古语方面,以现代蒙古语为规范。正文的对译,力求符合汉语和蒙古语的构词规律。其特点是:内容新,功能多,经济实用。本词典既可当做“汉蒙词典”用,也可当做“蒙汉词典”用;既是“常用词典”,又是“新词词典”,一部词典当多部词典用。
一 本词典共收现代汉语多义词8100条。二 古语词、方言词、没有通用意义的行业语、术语,一般不收。酌收少量多义的成语、惯用语。三 一个词不止一种书写形式,只选取较常用的一种写法。四 词条按首字音序排列。首字同音的,以笔画为序。五 每个词条均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六 分列义项,先列基本义,后列引申义和比喻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不止一个义项的,原则上以意义发展的脉络来排列。七 每个义项均标注词性。八 每个义项均举例说明,前用“△”标示。九 有的多义词有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的同音词,或有语音形式不同而书写形式相同的同形词。十 现代汉语有的多义词与古代汉语的词义有明显的差别。本词典设“备考”一栏,引出其本义和书证加以比较。十一 书后际有笔画索引备查。
笔者认为《引用语大辞典》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体例严谨。每个词条主要包括:难懂词语典故、异读字音的注释、串讲。在考释语源时,引用原话用“语出”表示;语义所本用“语本”表示,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众人皆知的,而该句是化用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而来,故在指明出处时用“语本”。(2考证引用语之出处,时间跨度大。上至《诗》《书》,下至毛泽东等当代人之诗词文章,只要有人引用无不收录,大大超出了清人只研究古语的范围。(3)书证丰富,征引范围广。《引用语大辞典》对于一些引用频率较大的词条,尽量选取不同时代的书证以反映词条在各个时期的引用情况,征引所及,经史子集、道藏佛典、曲艺唱本、笔记小说、报刊杂志无所不包。(4)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引用语中有
本书所收集的人物词条,就其数量而言,唐宋以后的人物形象居多。当然,先秦的诸子散文,如《庄子》、《列子》等书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东汉以前的史传文学,如《左传》、《战国策》中的人物;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中的人物等。这些都是反映我国北朝以前文学人物的各种特点的,本书均有选择地收录。一些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如《世说新语》等书中的人物,则较全面地收录。在本书所收的四千多个人物中,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不论是悲剧的还是喜剧的,“每个人物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义角”他们同时在作品中涌现,交相辉映,其中不管新颖独特、另开生面的艺术形象,在我们古代文学人物的画廊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赢得了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