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根据《汉语大字典》八卷本缩制而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字典》是汉字楷书单字的汇编,共计收列单字五万六千左右。它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它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全,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字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
本词典共收入1300多条常用词,辑录了300多条客家地区流行较广的谚语、歇后语。书后附有各代表点的人文概况和音位系统,以及条目个汉字普通话语音索引和意义分类索引。本词典主要以早期客家聚居中心福建长汀话和近代客家中心广东梅县话为收词依据。尽量收各代表点一致的词;各代表点都与长汀话或梅县话不对应的词一般不收,有两个点与长汀话或梅县话相对应的则酌情收。本词典基本上只收与普通话有所不同的词。采用汉字和国际音标两套标音法记录客家词语。用普通话解释或描写条目的意义,需要时举出客家话例子,随后在圆括号内用普通话对译或诠释,有时还举古代或近代文献的例子佐证。长汀以外的代表点根据长汀话条目的释义和例句记录其相应的语音。
崔恒异同志,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同学,解放初期,在复旦曾听过我讲授先秦史、考古学、商周史和甲骨学等课,一九五六年毕业,分配在安徽大学工作。时光流逝,一别数十寒暑,我从上海调朱北京,也已三十周年。本书所收字词,是以现在认识并知其用法的为主。本书词目以隶定字体笔划多少顺序排列,笔划相同的,则以该字的笔画的顺序排列。本书在字、词和合文的词目后,各标明甲骨文字体。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 、形音义 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广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内外读者好评,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是《汉语大字典》衍生品种之一,将1500余万字的原版浓缩为一册,便于使用。全书456万字,全部收录原版字头60000多个。第二版根据近年来 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除参照《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对字头的归部、字音、笔顺、笔画等进行调整外,还吸纳了 的科技术语,并对人名、地名、释义、例证等,进行了 新,同时严格对照《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繁简字作了必要的调整,是一部 实用的中型汉语工具书。
一、《大辞海》历史学科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卷。本卷为中国古代史卷,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共收词目11200余条。二、本卷选收范围包括名词术语、事件、人物、典章制度、著作等。三、本卷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史学史·史料两大类。各大类又分若干层次的小类。每一类词目一般按时代或笔画等编排。所分类别以及排列次序主要从查检方便考虑,并不代表某种学科体系。四、本卷所收词目,凡属一词多义的,视类别、时代等分别列词目释义,同一类别而无时代先后的,用123等分列义项。五、本卷所收词目,凡属一词数名的,以常见的为正条,别称、异译为参见条。参见条一般不作诠释。参见条或需参见其他条目的,若不在同一页,均注明正条或他条页码。六、本卷人物词目,一般以本名为正条,但历代帝王则从史书习惯,大都以
《主题活动主持词范例精选》是一本语言文字类图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主题活动主持词范例精选》的场景涵盖庆典、会议、晚会、宴会。本书作为一本汇集了各类主题活动与会议的经典主持词范例精选集,旨在通过各种不同情境、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精选范例,建立一个全景式、囊括各类活动的海量"资料库",以具体的范例,呈现各项主持活动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流程,以精彩的佳句,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主题活动主持词范例精选》,结构细密,思路清晰,范例精当,形式创新,风格多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本书既是一个可以锦上添花的好帮手,也是一把可以进一步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
《古汉语时间范畴词典》是一部兼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性词典。本词典的本体部分包括三千多个记时词语,每个词语都有的释义和精选的若干例句。光这些些已经足以使人啧叹,而实际上作者的前期工作,其量远不止于此。由于记时词语的不封闭性(开放性),对它作穷尽性的搜集,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何况限于词典的规模和读者对象,入典词语不能不有所选择。这三千余个词语只是作者搜集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不加解释又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明晓的。随手摘取几个,如:丙日、宿日、晡夕、长赢、长至、畅月、吉亥、既生魄、浃日、九春、菊节、腊序、兰时、孟陬、杪冬、蒲节、骑秋、僧夏、柔日……像这类词语,怕连具有高等文化的人也未必能解得确切的吧!还有些词语,虽未必常用或难懂,却有类型代表性质,便也收入典中。这三千余条词语下列举的
秘语与行话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都是社会语言学和民俗学所注意研究的特殊语言现象。这部《中国秘语行话词典》在吸取前人、近人所撰有关词书或调查报告中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编著而成。所收语词从唐宋到近代,约一万二千多条,可称大观。近些年来这方面成系统的新工具书尚属阙如,因而此书具有填补空白以应读者急需的性质。此书对有关研究者爱好者和接触相关语文现象的广大读者都会有所裨益:(一)阅读各种历史文献,特别是反映秘密会社、市井生活、江湖人物等方面的史料、笔记、说部,常会涉及一些秘语行话(包括被称为暗语、隐语、切口、黑话、行话等),需要查索真义。人们常苦于一般词书缺乏这方面条目,而此书可提供不少帮助。(二)社会文化受历史上各种条件的影响,其发展有传承又有变异,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在秘语行语中得到反映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