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摄影艺术画册,本书由生物学专家编撰,严谨而平实的文字结合精美的图片,将脊椎动物演化历史娓娓道来。《演化》也非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摄影师藉由黑白摄影这种不朽的表达方式,为我们透视出一个纤毫毕现的世界,生命在黑暗的包裹中,化为光与影的杰作。从艺术史的层面,创作方式已先于创作内容表达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演化》全书分为六篇,共有 44 章,从不同动物身体的结构对比入手,再依次讲述生物物种形成的机理、自然选择(包括性选择)的神奇力量、生物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和机理、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塑造,以及演化与时间。从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现代脊椎动物的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一些生物演化历*为重要的化石和事件。作者还恰如其分地讨论了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关系,并且
作者结合我国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点,选取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的照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我国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能体现 更快、更高、更强 更团结 的精彩瞬间,呈现了我国闻名世界的野生动物的多样性,体现了我国自然保护的卓越成就。通过这些精美的图片,公众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的爱心和情感,更能感受这些作品带来的心灵深处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本书是部收录世界全部高等植物科属的专科辞典。书中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类群,使用了中国学者发表的分类系统。苔藓植物按照贾渝2021年分类系统编写;蕨类植物按照陆树刚2020年修订的秦仁昌分类系统编写;裸子植物按照傅德志、杨永、朱光华2004年分类系统编写;被子植物按照傅德志2012年数字分类系统编写。在进一步针对全球植物科属电子数据更新、整理、重组和修订的基础上,全书收录有66998个科属名称。其中可接受科为1045科,可接受属为21080属(涵盖可接受种359255-399574种)。所有异名定名人后面,以 = 对应本书内可以查到的可接受名称及其包含的分类信息。主要内容为科属名称、定名人、发表年代、晚出同名处理、异名处理、分类系统、世界七大洲的植物分布信息,以及文献引证以及异名在内的世界全部科属名称,异名与接受名对应关系等
《中国鸟类名称演变概览》以郑光美院士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2023)为基准,上溯至郑作新院士的《中国鸟类分布目录(1.非雀形目)》(1955)和《中国鸟类分布目录(Ⅱ.雀形目)》(1958)。依次记述目前国内1505种鸟的中文名、学名、中文名汉语拼音、曾用名、英文名;以时间为轴线,依次罗列国内已出版的权威性专著记载情况,客观呈现每种鸟在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中文名称、学名以及亚种变化。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台湾鸟类志》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鸟类名称对照表以及中文名索引、英文名索引、学名索引,以便检索。本书可供鸟类学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观鸟爱好者、生态摄影者提供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500多种蝴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可为科研工作者、资源保护者开展蝴蝶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基本资料和依据,又可作为自然爱好者和大众读者了解神秘的热带雨林蝴蝶资源提供栩栩如生的素材。
《进化通史》按照时间顺序呈现每一个生物类群的演化过程,涵盖从亿万年前至今,生命从原始的微生物逐渐演化为无脊椎动物、植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每个进程,以及它们在时间中所经历的微妙变化。 每一章节介绍一种主要的现生物种类群及分支,并结合气候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述,从2.5亿年前仍遨游于浅海的巨型广翅鲎到4亿年间都没有明显变化的鲨鱼,数以百万的生命形态,地球生命的发展与生存之道皆有迹可寻。
为什么要逛动物园?许多人会这么问道,或许通过网络资源和纪录片,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知道一种动物长什么样。但是,这样的“浏览”,只是借助别人的耳目去观察。而逛动物园,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鼻子闻,去感受每一种动物的独特之处。 作者带着对动物园的热爱与使命感,通过欢乐、有趣的文笔和生动、直观的照片向读者展示了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动物园收集、展示野生动物,通过行为管理保障动物福利,使游客感受到野生动物是神奇、可爱的;通过保护教育,使游客感受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与其野外生活环境的关联,并意识到人类的决策会间接地影响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好的动物园不仅会让游客获得愉悦和知识,并最终将所有的收获和感悟体现于日常行为的改善;这种行为的改变会减小对环境的压力,从而让人类和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都
.
.
.
很多人不喜欢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现在,是时候改变这种观念了! 本书作者马尔钦 扬 戈拉兹多夫斯基将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青蛙、蜥蜴、蛇等动物的不同寻常之处。这本书将带你认识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奇特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为你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在本书中,你将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哪种动物 从火焰中诞生 ? 哪种动物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在水面上 奔跑 ? 哪种动物会向敌人喷射自己的血液? 乌龟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吗?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所占据,因此,或许正如作者所写,我们不应该称其为地球,而应该称其为大洋球?特别是因为海洋对我们来说似乎很遥远,但对陆地上的气候却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海洋。了解水下深处有多么迷人,以及那里生活着哪些神奇的植物和动物。 在这本书中,您会找到
这是一套大自然口袋珍藏图鉴,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图片精美,内容丰富,从花朵到宠物,从鲨鱼到太空,是读者了解和补充植物、动物、天 文和地理知识的理想读物。详尽的信息,有趣的知识,将自然科普知识一网打尽,被誉为“口袋自然珍藏图鉴”经典中的经典! 每册图书都有配有专家创作的精彩插图和丰富的实际精美照片资料。书中的科普知识涉及天文、昆虫、爬行、两栖、各类野生生物等很多方面。 这本书便于人们深入观察鸟类,它介绍了鸟类的飞翔、栖息、迁徙、筑巢、鸣叫、羽毛、分类,以及鸟类的观察和鉴别等。
玉渡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植物种类丰富,是观察植物、学习植物知识的理想地点。本书收录了玉渡山常见和特色野生植物518 种,以高清彩色照片展示为主,同时介绍植物名称、科属和简要识别特征,可以按图索骥,快速鉴定植物。全书内容以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排列,其中蕨类植物按PPG Ⅰ系统顺序排列,裸子植物按多识裸子植物分类系统排列,被子植物按多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排列。本书书后还有植物名称索引,便于读者检索。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登山爱好者、野外工作者、旅游人士和大、中、小学生作为植物科普图书使用。
老挝是一个极其贫困的国家,该国的苗族、壮族同中国的苗族、壮簇生活模式相似,中草药的应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老龙族、泰族与国内的泰族、拉祜族、佤族相似。因其主要生活在澜沧江大平原热带地区,与中国相邻,很多同中国一样的物种在其民族间也有使用。 《老挝药用植物图鉴(2)》是经过考察、了解老挝的植物资源分布并做详细形态学鉴定核查后编纂而成。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并总结老挝各民族的耕种、生活模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容易患有的疾病。
`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同时,在华侨华人非常大的聚集地南亚东南亚地区,中医药文化有悠久的传播历史,漂洋过海的华侨华人都是中医药传播者、继承者、扩散者,杏林花开东南亚。其中老挝是 一带一路 倡议沿线国家中欠发达国家之一,该国的苗族、壮族同中国的苗族、壮族生活模式相似,中草药的应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老龙族、泰族与国内的泰族、拉祜族、佤族相似。因其主要生活在湄公河大平原热带地区,与中国相邻,很多同中国一样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在其民族间也有使用。 课题组通过对老挝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的联合考察,拍摄鉴定物种3000多种带花果物种,1200多种药用植物进行了植物生境调查、植物照片拍摄及当地药用植物的运用信息收集等相关工作。其中在中老共有的物种中,草珊瑚、蜜花豆、射干、无根藤、
本书是作者从自然观察“小白”成长为经验丰富者的过程的倾心总结。前半部分系统介绍了自然观察的方法,尤其注重从初级入门者的视角分享技巧与心得,内容涉及自然观察、自然物收集、自然标本制作、手绘自然笔记等多个方面。后的部分是作者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一整年的自然观察和记录,可作为读者综合实践的有力参考。愿这本书成为读者开启自然观察大门的一把钥匙。
“基因”这个词,大家在生物课上经常见到。它是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个词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100年,但是随着生物学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来到了我们身边,“基因”也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了。 “基因”真的那么美妙或可怕吗?大家虽然在生物课上学过一些有关“基因”的知识,但是不学得很透彻,对新出现的“基因”产品更是陌生。许多人对“基因”都只有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的认识,只觉得它很神秘。人们对神秘的东西,会倾向于采取的非理性态度,或者崇拜它,或者害怕它。人们对“基因”又爱又怕的心理,就是由于对“基因”不了解。所以,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需要搞清楚“基因”究竟是什么。 在这本小册子里,我们不可能介绍有关“基因”的方方面面,只要探究一下那些已经上了或将要
本书图文并茂地记述了中国200多种常见蝴蝶的生活史,每种配有成虫正反面的标本照,幼期的卵、幼虫、蛹、寄主植物配有生态照,部分种类还有局部特征的细节照。所有照片都由本书编者们多年来野外调查以及人工环境饲养过程中拍摄得来。本书对所涉及的蝴蝶种类给出准确的鉴定以及鉴别特征的描述,还列出各种的年世代数、分布范围、栖息环境等信息。 本书适合蝴蝶分类学及生态学研究者、蝴蝶爱好者、大自然爱好者、大自然保护者、生态摄影爱好者、森林害虫防疫工作者、艺术创意者以及广大中小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