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书结合传统食物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内容,以精美文字和高清图片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全彩版式,讲述好中国人传统生活中的饮食内容和文化底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各类美食在创新与传承中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恒久生命力的源泉与滋养。 套书包括《米之传奇》《面食大观》《糖的世界》《醋外之酸》《盐的故事》5个分册。每个分册按照历史起源、特色品类、地域风情、文化积淀、制作工艺、传播影响等维度,分别介绍米食、面食、糖、醋、盐五大类重要食物的历史溯源、地域风物和背后的故事。平均每个分册配文约178字,配图约200幅。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系百名中国昆虫分类学家、生态摄影师5年合作的结晶。本书通过大量野外生态照片以及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的描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六足总纲3纲29目2 200多种昆虫。作为国内目前最全面的昆虫物种生态图鉴,本书不仅呈现了昆虫分类系统研究的最 新成果,是极有价值的生物工具书,还以大量珍贵照片充分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奇美,适合昆虫学研究者、昆虫爱好者、自然摄影爱好者等一切热爱自然的朋友们欣赏和收藏。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之一,是许多重要植物类群的地或发祥地。云南境内山脉逶迤,江河婉娫,地形地貌种类繁多,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多样,兼有寒、温、热带等气候类型。它位于东亚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中国一日本植物亚区与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交错地带,是世界罕见的多种植物区系的荟萃之地,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 《云南野生植物》收录了已查明在云南有分布的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部分的主要植物807种,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及趣味性为一体的高级科普读物。作者们意在把野生植物的自然之美奉
依托国家动物博物馆出版的《中国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系列图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国家动物博物馆馆藏的动物珍品,对展示我国动物研究的成果、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丛书不仅仅是一系列精品的简单展示,更是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编排方式,构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人与动物对话的舞台。内容有独特性、罕见性、珍贵性;图文并茂极具视觉冲击力。 的众多动物学教材、科普读物,甚至专业性的学术文章大多使用传统的动物分类学知识,知识结构普遍陈旧,并没有顺应国际动物分类学界的变化和发展。有的一些知识点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在传统分类学的应用,使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书将这些变化充分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可以获得更多有
什么是生命的秩序?达尔文一生所求的关键化石为何始终缺失?每次生命大爆发之前,都有大规模物种灭绝降临,在生命的轮回中大灭绝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作者艾崔奇为读者扫清了知识的迷障,他精准地把握了生命演化的脉搏,从跨度数十亿年的重要化石中寻找启示。生物演化并不像达尔文设想的那样是缓慢而渐进的变化过程,艾崔奇揭示:在大规模物种灭绝发生之前,物种都不会发生任何显著的变化。这一生命的律动,正如地球上古老动植物化石记录的那样,被认为是当下对演化zui为合理的描述。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5种植物,让国人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了解诗经之美以及诗经名篇在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佳作。 本书曾获中国台湾2001年“联合报读书人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