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J.Derek Bewley、美国Kent J.Bradford、荷兰Henk W.M.Hilhorst、美国Hiro Nonogak等著、莫蓓莘翻译的《种子(发育萌发和休眠的生理第3版)》一书由靠前上在种子生理学研究领域很有影响力的4位科学家合作编著。其中J.DerekBewley院士是靠前种子学会前任,HenkW.M.Hillhorst是靠前种子学会前任。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该领域近期新的研究进展,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种子发育、萌发和休眠的生理。全书共分:结构和组成、发育与成熟、储存物质的合成、萌发、储存物质的代谢、休眠和萌发的调控、影响休眠和萌发的环境因素、种子的寿命与储存等八篇;本书既含有比较基础的种子生物学知识,使该领域的初学者能较好地理解;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一些能体现目前种子生物学前沿水平的研究结果,使得该领域的专家们也能受益。 本书可供种子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种子生理研
《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精心选编了303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从别名、科属、形态、生境、分布5个方面进行叙述,让读者对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全书行文简洁、通俗易懂。每种植物均配有精美的高清图片,将园林植物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适合广大植物爱好者和户外活动爱好者阅读、收藏。
树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林学与人文林学相互交融构成的文化内涵。《中国树木文化》阐述了中国树木文化的概念、发展历史、结构层次、主要类型、表现形式、应用价值,以及树木文化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槐树、菩提树、桃树、柳树、黄连木、梅花、牡丹、桂花、桑树、竹子、松树、梧桐、楸树、梓树和等重要的文化树木为代表,阐述了与这些树木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涉及中国有分布的树木物种达700余个,比较了文化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在树种名称、概念及其含义等方面的差异,记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树木的拉丁学名、分类地位、类群组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等。《中国树木文化》对于发挥树木的文化属性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本书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