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 慧!本书是丛书系列之《细菌历险记》,内容包括《我的名称》、《我的籍 贯》、《我的家庭生活》、《无情的火》、《水国纪游》、《生计问题》、《呼吸道的探险》、《肺港之役》、《吃血的经验》、《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肠腔里的会议》、《清除腐物》等。 《细菌历险记》由高土其编著。
《红蓝视差系列·微生物大图鉴:有好有坏的细菌》介绍细菌为原核微生物,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红蓝视差系列·微生物大图鉴:有好有坏的细菌》着重向读者介绍了细菌的种类、繁殖以及如何参与大自然循环过程等知识,并且向读者具体讲解了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和如何正确与其相处等知识。
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北元宪利所著的《微小神奇的病毒(精)/微生物大图鉴/红蓝视差系列》向读者具体讲述了典型的病毒例子,让读者正确认识病毒,了解病毒,与病毒和谐相处
人体是个大江湖,肠菌相关研究如火如荼,我们可能一直以来都低估了微生物在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从自然微生物世界讲起,结合当前很新的肠菌研究成果,为我们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影响身体健康的原理。我们日常生活中关于肠道的疑问,比如肠脑和大脑谁更重要?阑尾是不是无用器官?肠菌如何影响人的食欲?在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自1675年那个秋雨霏霏的9月,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现细菌至今,人类认识细菌已经有325个年头了,细菌已经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不过,对于这位“老朋友”,除了专业工作者外,又有多少普通百姓了解呢?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关系生老病死的问题;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一个关系人类发展的问题。 在大众的眼睛里,“细菌”的形象并不十分美好,甚至有些邪恶。这对一群与人类相识300余年的“老朋友”们显然是有失偏颇,有失公允的。究其原因,巴斯德提出的“细菌致病说”似乎要负些责任,100多年来,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细菌致病说”,将细菌与疾病画上了等号,于是“细菌”就被戴上了一副恶魔的面具。巴斯德以后的微生物学家们,以及所有正在从事着微生物学研究、教学的工作者也要负些责任,微生物学在进入现代研究阶段后,分工日益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