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系统设计前的需求分析,它是整个开发过程(如何设计人们想要的产品和系统)中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通过对一些需求分析中的常见误区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和客户沟通开始,深入研究一些可能的需求,澄清用户和开发者的期望值,最终给出了能够大幅度提高项目成功几率的一些建议方法。 本书由该领域内公认的两位作者合著,搜集了他们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加起来超过60年的、在工作中发现、提炼和检验之后的观点。在本书中描述的原则并不局限于软件开发,还涉及到所有需要为他人设计和制作产品的领域。这些技巧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开发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家具、建筑和书籍等等。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测试、研发与实战经验总结了软件测试的实现价值,提出了主要遇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壹部分“引出问题”介绍为何研发、测试自身对测试的价值产生的质疑,以及实践中的测试价值,介绍google、微软、腾讯、华为的测试团队职责,引出测试挑战和价值实现的思路。第二部分“基础价值”介绍测试必须具备的价值,即测试应该有的价值,如发现缺陷、给出性能指标、建设团队的测试能力等。这是进一步拓展测试价值的基础。第三部分“拓展价值”介绍测试可以实现的价值,即测试有条件做到的那些价值,如改善研发过程质量、提升交付效率等。原有的能力加上新的能力和责任,形成值得测试去拓展的、新的价值外延。
在中国,SPC理念和SPC知识已经不陌生,只是很多企业还没有用SPC软件工具来进行管理,而仅仅是在用手工绘图或在Excel中制作简单的图表来应付客户,这些企业都需要一个好的软件来代替手工繁琐的操作。而在其他的制造行业和服务业,SPC软件应用还是一片空白,这需要培育和引导。对于SPC软件本身而言,应该是主动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其实,大多数企业都了解SPC,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或没有找到适合的SPC软件,他们只是随意输入一些虚假数据,在Excel中制作一些好看的控制图或柏拉图,表示说本公司SPC应用得很好,以博得客户的欢喜或应付客户的检查。 这是一本SPC软件应用技术的实施指南,以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SPC的理论知识及各类控制图的绘制,内容丰富,案例经典,可成
在“史上更难就业年”里,此书写给软件、微电子、通信、自动化、电子工程、半导体工艺、材料、计算机、物理、化学等专业,并有意加入IC行业的同学和刚入IC职场的“菜鸟”们。 70多位IC圈的CEO、总监、高级经理及资深工程师倾力打造此书,循循善诱:“看,当年我找工作也是懵懵懂懂的;次跳槽也是惶恐不安的;次失恋也是痛彻心扉的;次做管理也是手足无措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们行,你也行!” 对于IC行业,官员和专家CEO讲“政策、技术、管理、资本”,本书却从猎头的角度告诉你“HR和公司喜欢什么样的人才,菜鸟的职业规划路线,成为高手的心态和准备,大牛的情商管理经验,IC产业链以及各个主要公司等”,对IC菜鸟关心却不知咨询谁的“鸡毛蒜皮”问题娓娓道来。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是信息网络融入物理系统,在环境和状态感知基础上,集通信、计算和控制于一身的网络化系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和"及孕育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能够充分感知环境和系统状态信息,对能源生产和消耗实时监测、预测、统一优化调度和控制,以便充分利用高度不确定的可再生新能源,使能源生产和消耗协调配合,实现信息科技支撑下的节能减排,为解决能源问题环境开辟新途径。本书是作者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从事多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中大部分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发表。本书将讨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的典型结构、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的信息感知、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的建模、特性分析、控制、优化和安全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介绍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希望能够使从
为什么70%以上的软件项目会失败?至今没有人能给出系统且合理的解释,本书试图探究其中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是所有软件开发团队都应该反复阅读的一本经典著作,是一位拥有十几年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的智慧结晶,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更多的则是在项目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可以借鉴,发人深省。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4章)比较详细地描述了软件项目,阐释使软件开发与众不同的12个特征,并揭示不适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的10个隐藏假设,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然后通过一个模拟案例的研究,说明这些问题是如何导致一个本来前途光明的项目走向失败的。第二部分(第5~7章)详细介绍项目成功的方式与方法,涉及水晶方法、极限编程和Rational统一过程,并重点介绍一些战
对软件项目的规模进行估算和度量,已经被公认为是软件项目规范运作、成功执行的基本要求之一。正确的估算和度量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规划资源投入,安排项目进度,核算工和量及进行风险管理。 功能点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度量应用系统工作产品的方法,在与客户沟通应用系统需求、度量生产率和质量、估计、管理项目范围的变更等方面非常有效。Mk II功能点分析方法是国际标准 14143/1所承认的标准之一,被广泛采用。 本书是作者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4部分,内容包括:功能点分析方法的原理、作用及应用步骤,MK II功能点分析方法的详细讲解,如何在一个软件企业和项目级中引入功能点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常用的模板和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践,部分内容经过适当修改可以作为规范在项目中使用,极
本书是开源运动的独立宣言,它清晰、透彻和准确地描述了开源运动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对开源软件运动的成功和Linux操作系统的广泛采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在开源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收藏。 本书并不只是在讲开源和黑客,所有关心软件开发和IT发展的人都应该花些时间通读全书,书中给出了大量充满智慧的观点和经过验证的概念,如命令体系、礼物文化、以少成多、内部市场、竞次、反公地模型、委员会设计、同侪声誉、模因工程、SNAFU现象、进化不利条件、软件业是服务行业、组织结构决定产品结构、准入门槛越低稳定性越高、程序员是资产而非成本等,这些内容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Markus V?lter 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MDSD)是当前受到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高度关注的开发范型。随着OMG的MDA 和Microsoft的Software Factories的出现,MDSD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程序员的关注,并且成为一些国际协会(例如OOPSLA、JAOO和OOP)的重点讨论议题。 MDSD使用域特定语言创建模型,这种模型以有效的、域特定方式表达应用程序结构或行为。通过一系列模型转换过程,这些模型随后被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 本书是一本面向软件架构师和开发人员的实践指南,包括了大量实践范例和丰富的案例研究。
本书从网络基本知识入手,全面阐述了如何开发纯文字MUD游戏。并通过构建SimpleMUD和BetterMUD这两个MUD,重点讲述了如何实现MUD。 本书分为4大部分。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Winsock/Berkeley Sockets API以及多线程的概念;展示了本书所用的基本库BasicLib中的所有类和函数;创建了一个套接字库SocketLib;介绍了MUD中最常用的Tel协议,并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基于Tel的聊天服务器SimpleChat。第2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创建SimpleMUD。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MUD,但通过它说明了MUD编程的每一个概念,直到解决开发这种游戏时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在SimpleMUD中,游戏的物理层和逻辑层采用C 代码来编写。第3部分描述了如何创建BetterMUD,它是一个非常灵活的MUD,比SimpleMUD要复杂得多。当代MUD游戏的主要特性全都包含在BetterMUD中。在BetterMUD中,使用Python脚本语言构建灵活的逻辑层。第4
《软件接收机原理及多径误差研究》采用软件接收机的观点,详细介绍了GPS软件接收机原理,并对多径误差进行了深入研究。软件接收机原理方面的内容涉及GPS时间系统、坐标系统、信号结构、定位原理、射频前端、信号的捕获与跟踪和影响定位精度的误差源。多径误差研究方面的内容包括多径误差研究现状、多径误差建模以及多径误差消除算法。
《虚拟仪器技术规范与系统集成》在全面介绍VXI总线规范、VPP规范、IVI规范和PXI规范的基础上,对于基于VXI、PXI及数据采集的虚拟仪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做了详细的论述。《虚拟仪器技术规范与系统集成》共分6章。在介绍每种虚拟仪器系统时,都详细论述了系统集成的方法并给出院一些应用实例。在介绍虚拟仪器软件开发时,则着重描述了基于LabWindows/CVI集成开发环境的初级编程和高级编程技术。全书内容系统、全面,论述乘法,密切联系虚拟仪器与自动测试应用的实际。《虚拟仪器技术规范与系统集成》可作为工科院校测控技术、自动控制和仪器仪表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自动测试和虚拟仪器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配置管理实践》贴近实际,旨在指导配置管理从业者如何处理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各种复杂情况。全书详细介绍了配置管理的6个核心职能:源代码管理、构建工程、环境配置、变更控制、发布工程和部署。作者在书中展示了如何实施配置管理,从而可以支持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满足SOX、SAS-70等合规准则的要求,提前考虑新兴的IEEE/ISO 12207等标准,同时还可以和的ITIL、COBIT 和CMMI等框架集成到一起。 《配置管理实践》对于任何与配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从CTO到CIO,再到开发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员、测试人员和合规专业人士,皆是如此。